■本报通讯员 高发瑞
为加强农业科普教育,让学生了解更多专业知识,12月1日,济宁市农科院科普志愿者组织附属小学30余名学生,开展科普实践活动。
在科普展厅,农业科技工作者们精心准备的小麦、水稻、大豆植株标本和籽粒,以及玉米、花生籽粒、棉花、食用菌、中药材样品等吸引了学生和家长们的目光,他们兴致勃勃地认真观察并不断提出问题,对农科院培育品种的优良和多样性连连赞叹。
在组培室,高级农艺师范建芝向同学们展示了配制的培养基、新转育的嫩芽和已经长成的小苗,讲解了组培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随后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组培室的仪器设备等,让同学们对组培技术有了初步的认知。
随后同学们来到多媒体室,边看科普视频边听科技人员的讲解,对大豆、大蒜等作物的生长过程有了全面的认识。高级农艺师陈贵菊通过PPT向同学们展示了小麦的一生,并组织同学们通过称量小麦千粒重来体验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所有同学都非常认真地数数、称重,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最后,在高级农艺师朱丽梅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白菜试验田,认识了天津绿、抱头白、黄金大白菜等品种,同学们纷纷表示从来不知道白菜还有这么多种类,并且通过砍大白菜、拔萝卜等,体验到了收获的乐趣,增强了对农业科研的浓厚兴趣。
此次科普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同学们心里播下了农业科研的种子,受到同学们的喜欢和家长的赞扬,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济宁市农科院通过开展科普活动,向公众普及农业知识,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对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