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张体儒)近年来,济宁市发挥得天独厚的儒家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两创”方针,把儒家优秀文化与现代法治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德法并举、儒法融合的特色法治文化实践之路。
创建“三孔”“两孟”政德法德教育基地。打造30余处现场法治教学点,以819处文物点、72.6万件可移动文物等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充分挖掘儒家文化中“出礼入刑、隆礼重法”“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无讼、以和为贵”“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髓,编撰出版《论语译注》《斯文在兹》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深挖“和为贵”调解内涵。邀请孔子研究院儒学专家和孔子后人参与“和为贵”调解品牌化建设工作,为“和为贵”品牌化建设建言献策。编辑出版《和为贵》书籍,专门介绍“和为贵”人民调解室建设,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充分挖掘“和为贵”历史文化渊源,收集整理“和为贵”调解中经典案例,编撰《“和为贵”圣贤说》,指导“和为贵”调解实践,创新“儒学促调”“新乡贤参与调解”等工作模式,丰富了“和为贵”调解工作内涵,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2022年3月,济宁市被司法部确定为山东省内首个全国“八五”普法法治文化建设联系点。以此为契机,探索推进法治文化与儒家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着力建设法治文化建设新高地。吸收借鉴儒家“和为贵”文化理念,创设卡通形象“和娃”作为济宁市普法代言人,制作“和娃”形象宣传微视频动漫40余期,发布“和娃”普法表情包,创作传唱《济宁普法之歌》。自觉将法治元素融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博物馆、孟子研究院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打造区域性法治文化景观带22处。兖州区的“泗河法治文化景观带”,曲阜市的“一轴四区”等法治文化建设格局初具规模,形成了“德法涵养文明”的法治文化新样板。自主编印发行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三册),指导汶上县编撰具有地域特色的《中都历史文化丛书·法治篇》,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法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