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5日
第01版:

企业家坐C位当主角

——微山县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曹俐

本报通讯员 白文娟

“政府给力,企业就得加力。”12月4日,在微山县市场主体培育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山东鹏源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兆朋以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政企同心聚合力,双向奔赴促发展的辩证关系。微山县让企业家坐C位、当主角,奏响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强音。

近年来,微山县民营经济活力迸发,稀土、中医药、生态农渔等优势产业聚链集群,向百亿级进发,“稀土全链条”“好水养好渔”“水生道地药材”等产业名片不断擦亮。截至目前,全县民营市场主体6.35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7.4%;735家“四上”企业中,民企668家、占比91%;163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民企138家、占比84.7%;82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其中76家民企、占比92.7%。去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204.6亿元,占全县GDP(449亿元)比重45.6%。1至10月,民营经济完成规上工业产值76.8亿元、占比46%,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个百分点。

“公司成立之初,县工信、发改、行政审批等部门和张楼镇政府为我们讲政策、教方法、解难题,仅仅6个月,我们就投产运营了。”山东鑫聚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任世宇说,政府部门的靠前服务,主动作为,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这是微山县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微山县发展和改革局、行政审批服务局等多个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坚定不移地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为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微山县聚焦便利化建设,将属于不同审批阶段的3个事项整合为“规划许可类一件事”,推行标准地名、门楼牌号、规划许可证跨部门审批事项集成办理,通过“打包设计、打包联审、打包发证”,建立“一网申报、后台流转、数据共享、信息共认、结果反馈”的审批管理体系,审批环节由5个压减至1个,压缩时限60%以上,实现“三证合一”同步发放,门牌、地名审批免申即享。将涉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取水许可、洪水影响评价等涉水审批事项整合成“一件事”,创新“工程建设项目涉水一件事”综合评价报告制度,审批环节由4个压缩为1个,报告编制资料共享率提高60%,编制时间缩短40%,审批承诺时限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服务效率提升1倍以上。

微山县坚持“服务走在审批前”,建立“370”全过程帮办代办服务体系,组建33名项目管家、65名企业管家的“双管家”服务团队,主动为企业提供在线服务,实现反映诉求、项目会商、过程监管、督导整改、帮办代办等8项在线服务。建立韩庄港、微山春锦数字经济信息谷、韩庄临港绿色智能制造工业园等省重大项目线上“3方会客厅”“7方会议室”40余个,“零距离”助力重大项目快速推进。以县级政务服务中心为牵引,以15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基础、以304个社区(村)便民服务站为延伸,建立健全“横到边纵到底”的政务服务网络,推动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便民服务中心(站)办理,实现政务服务触手可及。在高楼乡渭河村、两城镇独山村、微山岛杨村等湖区村推行基层便民服务“办事不出岛”政务服务新模式,打通服务湖区群众“最后一米”。深化政邮合作,高标准建设“邮帮办”队伍,完善规范“邮帮办”服务流程,编制39项邮帮办服务指南,建成21个“邮帮办”服务驿站。加强政银合作,把“政务服务代办网点”“搬”进农商银行营业网点,建成33个政银一体化网点,实现县域乡镇100%全覆盖。

同时,该县开展“宜企同行”助企行动。设立企业家“监测点”310家、“体验官”32家,聘请社会观察员、服务专员实时收集企业问题,健全完善营商环境动态监测机制,在县域内全面铺开常态化助企服务模式,实行“一人包一企”或“一人包多企(最多20家)”帮包模式,今年以来,走访服务经营主体1.58万余户,召开座谈会146次,推动政企银企校企对接65次。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按照企业所属产业、行业等形成4大类“一业一策”专属“服务包”,统一设计制发“企业联系服务卡”,畅通新闻媒体、惠企通平台、助企干部、行业主管部门等各大宣传渠道,分行业逐级开展政策辅导培训150余次,先后印制发放政策“明白纸”1万余份。落实涉企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持续完善“政企会客厅”亲清直通机制,推行“领导同志带头交流、政府部门现场答复”方式,现场解决涉企诉求问题25个;强化企业诉求“2110”快速处办,进一步压实企业问题的流转、办理、回应、督查各环节责任,累计收集并闭环解决涉企问题128个。

2024-12-05 ——微山县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0490.html 1 企业家坐C位当主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