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三尺幕布,一尺皮影,巧手翻弄间,皮影人物活灵活现,剧情曲折动人……曲阜孔府福寿堂,在欢快的锣鼓声中,皮影师傅颜苏平开始了孔府皮影表演,《贪壁传说》《蛙鹤龟》《武松打虎》等精彩皮影戏轮番上演。来自河南的游客张华先生一边拍照,一边喝彩,“孔府皮影技艺与儒家文化碰撞出火花,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为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潮”起来,展现新时代文化魅力,近年来,济宁市积极践行文化“两创”使命,文化“两创”从“新”出发,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更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文化表达方式,连年举办“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优秀传统文化;在三孔景区,“十一假期,遇见别young三孔”系列主题活动盛大启幕,汉服换装、拓片体验、孔府皮影、《大哉孔子》光影盛宴等文旅项目给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游览体验;在孔子博物馆,箫韶乐团“礼乐传习”活动让游客充分体验了孔子闻韶之乐,感受千年礼乐的儒风雅韵;在尼山圣境,主题快闪、有朋音乐季活动融合国风、电音、民谣等给游客带来多种风格的视听体验,无人机秀、烟火秀将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围绕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济宁坚持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来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年来,济宁市坚决扛牢文化使命担当,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将“科学传承”作为文化“两创”的前提,创新性地将“仁义礼智信”请出庙堂,置于文化活动、政德教育、学校教育、基层社会治理等不同场域中,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主题的优秀传统文化宣讲活动,高标准、常态化开展普及教育,培育系列品牌,夯实文明根基,以实际行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为不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济宁立足文化“两创”,建立市级“习语润儒乡”宣讲品牌为引领、县级“一县一品”为支撑、行业特色宣讲品牌为补充的“1+14+N”宣讲品牌矩阵。聚焦儒家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三大重点,努力讲好儒家思想和圣贤先哲的思想精华,让文化的力量根植民心。创新推出“习语润儒乡”系列主题动漫宣讲,让恢宏严肃的历史化身生动有趣的动漫,打响“儒学讲堂”普及教育品牌,形成“市有讲师团、县有志愿者、校校有导师”的传统文化教师队伍体系。将第一书记、法官、律师等群体纳入宣讲团,传承弘扬“和为贵”儒家思想精髓,在全省率先成立济宁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全面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民意“5”来听、企业诉求“接诉即办”等渠道,用“和为贵”品牌打造人民调解“济宁样板”。
以文化人,以德润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济宁各地融入百姓生活中。全市成立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志愿宣讲队62支,打造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试点263个,实施新礼仪改革,推广儒学讲堂、蒲公英讲堂、幸福食堂、雏鹰课堂、结婚礼堂“五堂”志愿服务模式。组建“齐鲁好家风”宣讲团,打造家庭家教家风实践教育基地45处,亲子阅读教育实践基地100处。此外,打响“为政以德”干部教育品牌,建成全国第一家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列入中组部干部学院目录,累计承接国家级培训班次2100余期,培训学员11.5万余人。“政德教育标准化”纳入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并通过验收,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标准化试点项目。
济宁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自然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文化“两创”和研学游进行结合,抓住痛点,盘活资源是关键。
新玩法激发新活力,从2006年曲阜举办中国第一个修学旅游节,到2017年,由十省市在曲阜发起成立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再到如今济宁市策划推出4大研学主题、10条精品旅游线路,举全市之力打造“游读圣地”研学品牌,形成了以点带面、串珠成线的优势局面,建成国家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6处、省级示范基地22处、市级示范基地57处,为全国研学基地培育树立了标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济宁市全力打造国际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首家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文旅研修基地在济宁挂牌,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曲阜市成功创建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前三季度,全市重点监测的34家景区共接待游客3193.67万人次,同比增长62.00%,实现营业收入10.70亿元,同比增长126.44%。通过文化“两创”和研学游的结合,济宁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探索出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