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第07版:

二十里铺街道

文明实践谱写乡村文明新画卷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王盼盼)今年以来,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探索文明实践区域化集聚、模块式发展,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以文化传承为内核,充分发挥“文化润心、美德育心、文明聚心”的作用,打造“儒风汉韵 德润廿街”文明实践展示带,绘就新时代和美乡村的文明长卷。

聚焦文化传承,筑牢精神文明高地。传承任子故里文化底蕴,讲好任子故事,弘扬儒家文化,建设“君子墙”“家风家训长廊”“任子像”“孝贤亭”等景观,组建“儒学讲师团”,深入乡村讲解《论语》等经典著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诚信、礼义等观念。大屯村儒学讲堂被评为济宁市“典范性儒学讲堂”。依托汉文化博物馆,全力打造汉文化产业示范片区,开办程风子艺术馆、权衡博物馆、千印阁等3座博物馆,借助文创产品展、拓片制作、书画装裱,以及大运河陶印馆、紫砂馆、瓷艺馆、刻字馆,在不同角度和领域,发扬汉文化的魅力,实现“儒风汉韵”凝聚文化认同,彰显文化自豪。以镇史、村史馆作为有力抓手,推动民俗文化传承,大屯村历史文化馆、廿里铺乡村记忆馆、江庙村悦享苑作为先行示范,辐射带动沿线村居不断完善村居文化载体建设,作为村民群众乡土情结和情感共融的依托。

推进“三个行动”,丰富文明实践内涵。将全街道划分成420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文明实践志愿者,以推动“网格+美德信用+文明创建”深度融合为主线,探索物业公司专业保洁和群众自觉维护相结合的农村全域物业服务管理新路径,实现了从“群众看”向“主动干”的转变,提高了基层治理效能。通过深入推进“德润廿街”道德建设品牌,传承弘扬家风家训,选树一批优秀典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系列志愿服务,引导村民参与到道德建设中来,形成“传承家风家训、涵养文明风尚、促进乡村治理”的良好氛围。用好红白理事会,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遏制“天价彩礼”、破除陈规陋习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形成从了解、理解到认同并自觉遵守节俭文明新风尚的文化共识。

2024-11-27 二十里铺街道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9364.html 1 文明实践谱写乡村文明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