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第04版:

传承优良家风 构建和谐社会

■孔明慧① 刘璐②

家风涵盖家庭或家族的价值理念、生活方式以及文化氛围等内容,也包括家庭或家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气、风尚与风格,是每个家庭或家族独有的个性烙印。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优良家风的价值,使之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是新时代的重大课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家风建设不仅是家庭私事,更与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息息相关。具体来说,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家国情怀,构成了全面而深刻的家风传承道德体系。

个人品德是家风传承的心性基础

家风正则行得正,家风淳则风气淳。家风家教是家庭生活的规范,好家风有利于培养个人素养。家人的言传身教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耳濡目染之中个人素养走向新的高度和境界。虽然每个人的成功途径不尽相同,但每个人的成功起点,几乎都与良好家风密不可分。从良好家风中汲取精神力量,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不会迷失方向,父慈子孝、夫善妻贤、长幼相亲、邻里和睦,良好的家风给人带来无尽的幸福和温暖,个人品德的培养是收获幸福和温暖的心性基础。

家庭美德是家风传承的道德底蕴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传统家风和老一辈革命家家风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家庭美德精髓,也留给了后世大量具有极强针对性、实践性和感染力的家庭教育经验。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在生活中,就表现为每个家庭成员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有奉献精神,为他人服务,荣辱与共,全家相助,形成一个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和睦家庭。

社会公德是家风传承的社会风尚

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个人生活的幸福与否,不仅与拥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密切相关,还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密切相关。《毛诗序》云:“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优良家风是对一个家庭及其成员的涵育陶冶,也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教化熏染,是从家庭逐步推广到国家、天下的过程。《大学》云:“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优良家风与社会民风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家庭的和谐关乎社会的和谐。因此,新时代要努力树立现代家庭文明新风尚,推动党风、政风、民风、社风建设,培养出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和道德感的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家国情怀是家风传承的爱国担当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家事”“国事”“天下事”永远紧密相关。建设新时代优良家风,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中的“家国情怀”,充分认识到家庭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要把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与担当,与家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家风建设与党风、政风、民风、社风建设统一起来,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社会风尚,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人力资源支持。

家风既是家庭亲情的凝结剂,也是社会道德的润滑剂,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人们对家庭的情感不会变化,家风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也不会更移。从家庭走向社会,以家风带动社风,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温馨的话题。

(作者单位:①曲阜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②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

2024-11-27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9334.html 1 传承优良家风 构建和谐社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