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逊
本报通讯员 孟庆健 华晨翔
“新区之‘新’,我认为首先要体现在改革创新上。近年来,太白湖新区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建设生态新城的核心动力、引领性工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全力打造亮点、倡树标杆。”太白湖新区党工委书记展鑫在接受采访时说。
“深化改革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经过十余年的开发建设,新区的发展站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继往开来、再开新局,如何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成为区党工委、管委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展鑫认为,唯有树立创新思维、破局思维,以打散重来的勇气,大刀阔斧、推陈出新,才能打破发展桎梏,开创全新天地。近年来,太白湖新区紧紧围绕“一核引领”战略定位,瞄准群众关心关注的痛点难点热点,突出抓好体制机制、党建“双基”、产业培育、干部队伍四大重点,着力构建“管理体制扁平化、管理服务高效化、开发建设市场化、产业发展高新化”的改革框架,推动改革创新不断取得突破。
“‘放管服’改革是提升政府服务效率、激发发展活力的‘发动机’,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倍增器’。新区以‘一门、一网、一次’为目标,聚力攻坚行政审批领域流程再造,全力攻克发展中的卡点、难点和堵点,大大优化提升了新区营商环境。”展鑫说。去年以来,新区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为契机,将涉及市场准入、投资建设等10个部门115项行政许可事项、19项关联事项,全部划转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全面落实并联审批、容缺审批、网上审批等改革举措,化“繁”为“简”,变“揽”为“放”,搭建起行政审批全流程“高速路”,实现了“一个机构管审批”“一枚印章发证照”“一个大厅办成事”。一般性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环节分别由原来的63个、60个压缩到24个、17个,审批用时分别不超过30、55个工作日,全流程审批用时不超过80个工作日。今年1至8月,全区新增企业683户、个体工商户1021户,同比分别增长108.9%、129%。
“当前,新区正处于‘农村变城市、村民变市民’的过渡阶段,企业、居民开始大量涌入,如何对基层社会进行有效治理、保障和谐稳定,需要抓紧研究、抓紧用力。”展鑫说。太白湖新区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智慧新城”为抓手,积极创新治理模式,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以争取“智慧城市”省级试点为抓手,投资2000余万,将“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智慧环保”及“在建工地监督管理平台”整合成为统一的综合指挥中心,实现了对全区环卫作业、1400余处路灯、工地施工过程等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实时监控,智慧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成立了六个大党委,提速推进15个城市社区划分,建立健全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体系。在新城发展大厦B座成立全区首个区域性“两新”联合党委,打造党群服务中心,提升了为企服务水平。推动网格化融合提升。统筹党建、综治、公安、应急、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职能网格,做实64个城市管理网格,实行科学合理、人岗相宜、全面覆盖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区域包干、责任到人,全面提升了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新区发展到今天,城市路网四通八达,但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动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群众需求旺盛与配套设施短缺的矛盾日益显现,为此,我们聚焦‘高、新、特、精’,创新实施了‘二次创业’攻坚工程,不断加快新区产业培育和配套提升步伐。”展鑫表示。近年来,新区依托新城发展、鸿顺大厦、京投大厦等商务楼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入驻企业总部220余家,累计实现税收超过5亿元;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出台金融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建设金融聚集区;招引落地复兴之路文化科技项目,打造文化旅游新引擎;先后引进了上海联华、爱客多等大中型超市和新城吾悦广场、永润生活广场、恒大时代广场、城投星河广场、新区文化产业园五大城市综合体,初步构建起京杭路和运河路“一纵一横”的商圈发展格局;投资近6亿元,建设了济宁学院附中附小太白湖校区、山东师范大学太白湖实验小学、济宁市机关幼儿园太白湖校区;投资23.5亿元,启动建设了市立医院项目。近年来,新区楼盘入住率不断提高,全区常住人口达到18万人,比2016年初增加了33%以上。
“干部队伍是新区发展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干事创业的基础。但受限于功能区体制和编制数量,新区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断层严重,极大影响了建设发展。为此,我们围绕新区发展急缺专业,积极通过‘政府雇员’、‘政府职员’等形式,打开人员流入通道,并利用“四个一线”等方式,促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完善干部‘选用管育’全链条培养机制,为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展鑫介绍说。近年来,新区引进“政府雇员”“政府职员”54名,并为其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和成长通道,全面激发了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今年以来,新区进一步加大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创新实施了优秀年轻干部赴镇街基层、放管服大厅、重点项目建设、双招双引“四个一线”任(挂)职锻炼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增强年轻干部的担当实干、破解难题的能力。提供的60个岗位,近300名同志踊跃报名,掀起了扎根一线干事创业的热潮。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现在,将来也是我们推动工作的主要推手,只要群众有需求,改革就永不止步。”展鑫表示,“我们将盯紧抓牢每一个便民利民、推动发展的改革环节,不断加强改革试点承接能力,充分利用改革这一新式引擎,打开新区建设发展的全新局面,真正做到‘一核引领’、领跑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