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文闻
近日,记者在梁山县拳铺镇刘官屯村看到,乡村道路整洁,院落别致,老人小孩安居乐业,烟火气息浓厚……一派宜居宜业的幸福生活景象。这是拳铺镇打造“党建联建·联农共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一个生动缩影。
自去年以来,拳铺镇依托全国专用汽车产业基地和粮食生产规模优势,紧抓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的契机,积极探索乡村共富、共建、共治模式,全力打造以工农互促为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在产业共富方面,拳铺镇高标准打造综合型产业基地,集粮食烘干存储、农资购买、农机存放、数字农业等功能于一体,探索出“1+3+7”粮食规模化生产服务模式,即以党支部领办联合社为载体,优化整合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采取全托管、半托管、家庭农场三种运营方式,提供农田建设、资金筹措、作物种植、农资采购、农技指导、农机服务、产品销售等“七统一”服务。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数字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平,还有效带动了村集体增产和村民增收。刘官屯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村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科学管理,集体收入连续两年突破50万元,村民每亩地还能分到300元的红利。
拳铺镇还积极探索“以工促农”新模式,利用村内闲散土地和废弃宅基地建设乡村共富工坊,组织闲置劳动力实现再就业。目前,已建成乡村共富工坊15处,人均月增收达1800元。共富工坊的徐玉容说:“村里共富工坊成立之后,我们有事可做、有钱可挣,再也不用为照顾家庭而无法外出打工发愁了。”
在乡村共建方面,拳铺镇在保留村庄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加宽路面、铺设路缘石和排水管道、整理强弱电线路等,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打造微菜园和口袋公园,盘活村庄空地资源,实施村庄提升项目。刘官屯村村民刘升法感慨地说:“最近两年村容村貌提升了很多,道路、绿化、卫生等都有了很大改变。”
在乡村共治方面,拳铺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打造“拳心物业、全心为民”乡村物业品牌,实施“党建引领+村委主导+村民参与”服务模式。组建由党员带领、村民参与的服务队伍,探索乡村“小物业”服务“大民生”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同时,建设邻里服务中心综合体,集合幸福食堂、便民快递、乡村物业、信用超市等服务功能,满足群众需求。刘官屯村村民王图灿告诉记者:“自从示范区建设以来,我们的幸福感有了很大提升。村里建的幸福食堂让老人吃饭不用花钱,信用超市的东西也比其他地方便宜很多。”
如今的拳铺镇,一个个有产业、有颜值、有活力、有福祉的和美乡村正在崛起,不仅展现了山水田园之美,更体现了和谐之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无限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