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5日
首页
第07版:

捡拾珍惜

李兴柏

捡地,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缺粮少菜的日子。我和伙伴们去大地里,捡生产队收获后遗落漏的粮食、蔬菜及柴火。捡地是个细活,要认真,还要有耐心。一般时候,收获并不算多,但有满足感,让人格外着迷。“节约用粮,颗粒归仓”,早在我们心灵深处扎下了根。

秋天,右手从地上捡起谷穗,递到左手中,等到攥不下了,用一两棵长谷穗缠住,就地放下或装进袋子,再捡下一把。苞米地捡的是小苞米棒,还能捡到行粒不全的“瞎子”;高粱地能捡的也是小高粱穗,若能捡个大的,特别高兴。

秋天风干物燥,豆荚爆裂,饱满的豆粒跳出豆壳,跌落在地上,也有木叉上滑落的,或马车上颠下来的。捡黄豆,要蹲下或哈腰一粒一粒的捡,没有耐心是不行的。蹲久了双腿发麻,站起来挺一会儿,才能缓过劲来。其实,捡黄豆这活,还真适合我们学生干,因为年龄小,从地上捡豆粒比大人灵活得多。每次捡个三两半斤的不费劲,运气好的话,能捡回好一二斤黄豆。

再说捡蔬菜。深秋要捡藏在地下的胡萝卜、土豆、地瓜,砍白菜不要的半心或无心白菜。初冬时节,拿了二齿钩,专找大萝卜地里起过的土堆,刨几下看是有无遗落的青红大萝卜,幸运的时候,一个萝卜堆里能捡到三五个或更多的大萝卜。“鱼过千层网,网网都有鱼”,捡地,总不会让人太失望,有时捡回半麻袋或整麻袋大萝卜。

捡土豆、地瓜,要用长把镐头深刨,用铁锹广翻,每人要占领一个区域。开始刨挖,很快就传来“我发现一个”,“我这也有”的惊喜。用锹挖、用镐刨,没有力气是不行,不能在别人挖刨过的地方找。

最后说捡柴火。那时的乡下,买不起煤,做饭、烧水、取暖都要靠柴火。生产队按户分配的柴火不够烧,就要在深秋和冬天去捡。什么高棵的苞米秆、高粱秆,还有矮棵的黄豆秆、茄子秆、辣椒秆、甘蓝根等。

雨后是不能捡柴火的,这样的柴火死沉不好背。每当看到比拇指粗的苞米秆、高粱秆时,就好像见到珍奇宝贝,立即哈腰捡起来夹在腋下。

捡秋,捡的是秋天的希望,捡的是丰收的喜悦,捡的是勤劳、节俭、幸福的舒爽秋天。品尝收获的果实,享受收获的幸福。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然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却要像每一粒粮食那样珍惜着。

2019-10-25 李兴柏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813.html 1 捡拾珍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