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第07版:

阜桥街道

移风易俗民心向 多彩活动展新风

■本报通讯员 乔光宇 陈佳瑞

为推进移风易俗浸润民心,连日来,任城区阜桥街道全面开展移风易俗系列活动,多措并举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风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居民的心田,也让文明新观念在基层大地上深深扎根。

文艺演出“冒热气”

“大伙知道吗?过去遇到红白喜事总是要大操大办,给大伙带来经济压力的同时,还在邻里间形成了攀比的歪风邪气。”“是啊,自从倡导移风易俗以来,咱们大伙感到踏实多了!”台上,两位小品演员用极富张力的表演生动演绎着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身边故事,台下,群众纷纷点头称是,不自觉地便被带入了小品人物的立场。“演出让我又哭又笑的,一下子就想到我年轻那会的事儿了。移风易俗这事儿,咱老百姓一定支持!”安阜街社区居民王大娘说道。

街道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精心策划包括相声、小品、舞台剧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演员们通过精彩纷呈的节目,积极倡导摒弃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鼓励居民们养成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的好习惯。与此同时,社区工作者穿梭在观众席间,从婚俗新风、厚养薄葬等方面向群众宣传新观念、新风尚。此外,街道积极从身边人、身边事挖掘创作素材,深入挖掘模范党员干部、“好媳妇”“好婆婆”等勤廉故事和感人事迹,用群众的身边人身边事弘扬孝、善、美的良好品德,让“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基层故事引发百姓共鸣,在寓教于乐的潜移默化中“演”出积极向上、崇尚新风的精神风貌。

创意宣讲“接地气”

“邻里乡亲看过来,移风易俗动起来;不讲排面不攀比,全家老少都欢喜……”在牌坊街社区的小府河畔,“阜桥新声”宣讲员陈培鑫正在向大家宣讲自己创作的快板书《移风易俗 绽放文明之花》,生动诙谐、朗朗上口的节奏和紧密贴合生活实际的内容道出了百姓的心声,引得在场群众阵阵称赞。

街道将移风易俗和理论宣教有机结合,以“阜桥新声”红色宣讲团为中坚力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创作阵地,以社会热点和百姓生活为灵感来源,以辖区居民日常活动场所为开展地点,宣讲员利用与群众密切接触、对基层了解全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品牌集聚和引领效应,探索宣讲阵地“请进来”,组建队伍“走出去”的双向模式提高宣讲参与度和群众覆盖率,达到连点成线,织线成面的预期效果。通过统一培训、实践锻炼、经验交流、定期座谈等方式启发宣讲新创意、新视角,巧妙结合快板、歌曲、朗诵等文艺形式,将移风易俗新观念、文明生活新倡议巧妙融合在宣讲材料中,实现在宣讲队伍、宣讲形式、宣讲内容等三方面推陈出新。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好取精弃糟、践行文明的百姓心声。

集体活动“营正气”

街道巧思定位、创意谋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辖区内呈现出“多点开花”的繁荣场面:津浦街社区邀请群众观看电影《今年过年就结婚》,在抨击高彩礼绑架婚姻陋习的同时,又普及了《民法典》中对新型婚恋观的倡导,实现了移风易俗和普法宣传的“一举两得”;在浣笔泉社区,居民们通过自身践行文明行为获得相应的积分,进而可以兑换到各类生活用品,让文明行为给生活带来实在便利;后铺社区同群众一起制定了新版《居民公约》,新增了“移风易俗不迷信,红白喜事要简办”等内容,凝聚了居民共识的同时,更提升了社区整体文明程度。

修订公约、积分兑换、电影惠民、旧俗吐槽……越来越多新颖的集体活动形式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街道适时征集群众优化建议,根据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和普遍反映的陋习,不断调整并丰富活动内涵,以收获实效为导向反推细节优化措施。

2024-11-13 阜桥街道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7750.html 1 移风易俗民心向 多彩活动展新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