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第05版:

纸坊法庭

打造“和合司法·耕旅同兴”司法品牌 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嘉祥县人民法院纸坊法庭立足地域特色,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司法办案过程中,于2020年创建“和合司法·耕旅同兴”司法品牌。经过四年的探索、实践,在推进法庭发展,促推辖区移风易俗、综合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有力作用,相关工作经验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报》、《人民司法》等引用刊载。

德法融合 创新纠纷化解新路径

纸坊法庭充分发挥“曾子故里”文化优势,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调处矛盾、规范行为,在教育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将曾子“孝恕忠信”的儒家优秀传统思想融入法庭文化建设,选取曾子经典故事、《孝经》名句布展法庭文化墙,设置“孝为先”“亲和苑”调解室,定期同司法所指导调解组织开展“七彩连心”矛盾调解服务,让法庭当事人深刻感受到曾子文化的浓厚氛围,坚持以和为贵的思想处理纠纷。以“德法融合”为主题,纸坊法庭积极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利用逢五逢十大集节点,开展“法律赶大集·文化进万家”宣传,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更直接地让村民知法、懂法、守法,让法治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同时借助乡镇“移风易俗”讲堂,让群众树立良好的家风民俗及正确的赡养及婚恋观,争做好媳妇、好婆婆,拒绝高额彩礼等。“我们这边有初一、十五赶大集的习俗,经常看到法庭的法官在大集上普法宣传,也为很多人解答了疑问,真的很感谢他们,帮助我们增长了法律知识。”嘉祥县纸坊镇纸西村村民贾先生说。

和合司法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坚持“和”理念,凝聚“合”力量,搭建多元解纷平台,形成法院+N力量。在拓展多元解纷“朋友圈”方面,纸坊法庭依托“三级联动·嘉事嘉调”专项行动,整合“巧媳妇调解团”、“老兵调解团”、刘庆光调解室等4个特色调解团队以及120个行政村的村干部、网格员等基层调解力量,让最贴近村民的调解组织晓之以理,让最熟悉村情的人动之以情,充分激发矛盾纠纷化解合力;设立“阳光心灵驿站”,加强与妇联“嘉和家事纠纷调解委员会”协作对接,邀请国家心理咨询师参与家事纠纷诉前调解、心理辅导、情感修复,探索情景式、疏导式解纷;建立“速裁+速调”解纷模式,实行“一案一指导”,促进纠纷前端化解。2024年以来,纸坊法庭诉前成功化解纠纷172件,心理辅导20余人次,促成17个家庭重归于好。

织密多元共治“一张网”。纸坊法庭紧紧依靠乡镇党委,构建“平安周例会+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排联调平台,对于涉群体或需要综合施策的纠纷,提交镇街“平安周例会”,邀请司法所、派出所进行“三长会商”,实现信息共享、风险共判、纠纷共治。2024年以来,纸坊法庭参加“平安周例会”36次,“三长会商”研判调处纠纷42件。通过诉前调解阶段梳理案情,选择开展巡回审判及调解12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300余条,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优化服务 激活耕旅同兴新动力

立足审判职能,下沉司法资源,与地方支柱产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深化“助企暖商·嘉快发展”行动,定期深入重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询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司法需求,多元化解涉企纠纷,助企纾困,暖企发展,推动产业振兴。纸坊镇是区域性国家大豆育种基地,纸坊法庭畅通涉农纠纷绿色诉讼通道,在金太阳杏、春雪桃、富硒葡萄等果蔬种植基地设立“助农法官服务站”,通过巡回审判、现场调解等方式,妥善化解农村土地承包、农产品买卖等涉农纠纷56件,为老百姓提供触手可及的司法服务。同时,纸坊法庭深入曾庙、武氏祠等国家文保单位及隋庄、青山等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和东方左岸·假日小镇、凤凰山景区、嘉贝乐亲子游乐园等新兴旅游地,定期开展普法宣传,为游客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记者 张文燕

2024-11-13 纸坊法庭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7740.html 1 打造“和合司法·耕旅同兴”司法品牌 助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