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王鹏 王飞)今年以来,邹城市加快推动产业富民工程,注重发挥市县第一书记“指导员”联络、协作作用,推进党建引领村庄融合发展,实现由“就村抓村”向“抓村促片”转变,为“跨村联建”产业富民注入新动能。
抓好组织联建,统筹人才资源,引领抱团同聚力。在第一书记选派上,按片区精准选派,综合分析片区村庄现有资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治理、帮扶需求等现状,为202个地缘相邻、人文相近、产业相似的村庄选派了第一书记。组建邹城“第一书记联盟”,16个镇街成立4个分盟,有效聚集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引导第一书记担任跨村联建指导员,夯实第一书记抓党建政治责任,协助片区村党支部在创建过硬支部、建设带头人队伍、党员教育管理上持续用力。注重做好人才引育,及时发现回引在外优秀人才,积极储备培养后备力量。先后组织召开“畅话邹鲁情·共筑振兴梦”在外优秀人才座谈会等活动30余场次,回引163人返乡创业任职,动态储备后备力量2968名。同时,修订《邹城市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印发《压实派出单位联村帮扶责任的“十个一”工作措施》,进一步压实派出单位联村帮扶责任,为驻村干部提供全方位保障。
抓好产业联营,统筹项目资源,强村富民同发展。在产业选择上,7个片区位于邹城食用菌、茶叶、土豆、草莓等特色产品主产区。第一书记立足片区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瓜果、养殖等特色产业,先后打造了中心店镇草莓、看庄镇土豆、峄山镇油桃、大束镇蘑菇等特色产业品牌。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实施项目示范带动,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发展规模,集中连片启动了9个总投资640万元的市派第一书记项目,19个总投资16894万元的县派第一书记项目,预计增加片区村集体经济收入260万元以上。其中,香城镇苗马片区联合党委是邹城首个成立的“跨村联建”联合党组织,该片区以苗马村为中心,以苗马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核心注册共富公司,整合周边4个行政村8700余亩土地入股,入社群众达到4300余人。依托成方连片的土地优势,发展烟薯、黄花菜等特色种植产业,实现“强村带多村”连片发展,预计2024年片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0万元。
抓好治理联动,聚焦社会治理,文明乡风同增进。按照“党建引领、网格协同、村民参与”的总体思路,发挥片区党委统筹作用,通过第一书记联络协作,健全网格体系、完善信息收集体系、创新问题化解体系,构建片区“大治理”格局,着力破解镇村联动不畅、村村责任不清等影响乡村治理效能的问题。坚持深化村民自治,片区统一制定村规民约、“三务”公开制度,共建“和为贵”矛盾调解、红白理事等队伍,联合开展“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活动,倡树文明新风。深化党员划片定岗联户、街巷长等工作机制,以片区为单位,组建由党员、网格员构成的调解队伍,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推行矛盾纠纷片区联动调解。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持续深入开展“敲农门、听民声、办实事”活动,密切与群众的日常联系,加强服务关怀。今年以来累计走访党员11626人、群众45250人,慰问困难群众3695人,开展健康义诊活动100场次,开展送戏下乡、科普宣传、法制宣传等文化惠民活动39场,发展党员186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74名,帮助新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8个,组织群众参加技能培训357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1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