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碧辉 孙雪莲
17岁的高中生小龙这一年过得很苦恼——经常鼻塞,咽部有异物感,动不动就清嗓,伴随头痛头昏。学习紧张、临近考试时症状就会加重。父母带着他去过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均不明显,由于该病导致小龙身心俱疲,学习成绩严重下滑。父母也因此心烦又无奈。
今年9月底,听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耳鼻喉科纯中医治疗效果很好,小龙父母带着他立刻赶来就诊。据小龙父母描述,去过几家医院治疗,效果均不明显。小龙妈妈说:“每天晚上写作业时,他就频繁擤鼻涕、清嗓子,还动不动就咳嗽,我在旁边听着都头痛。学习成绩也是不断下滑,马上就要高考了,愁死了!”
当天晚上,在西苑医院济宁医院耳鼻喉科门诊,主治医师刘溪溪接诊。经过仔细检查,诊断为“鼻渊病”。辨证分型为“气滞痰凝、上蒙清窍”,治则为理气化痰通窍,方用化痰通窍汤,由丹参、竹茹、半夏、白芷、黄芩、杜仲、柴胡、苍耳子等诸药组成。外治法摒弃激素类鼻喷剂,采用中医特色鼻疗法,全蝎、白芷等颗粒研粉搐鼻。
用药一周后,小龙所有症状均明显减轻,头昏症状还存在。复诊时,刘溪溪调整处方,去丹参,加川芎、蔓荆子清利头目。总共用药两周,小龙病愈。小龙妈妈高兴地做了两幅锦旗,送到了医院。
据刘溪溪介绍,化痰通窍汤,是西苑医院济宁医院耳鼻喉科魏新记主任医师研究的经方验方,本方主要由温胆汤、苍耳子散、半夏厚朴汤三方化裁而来。化痰通窍汤配用柴胡、黄芩清利肝胆,丹参、乌药、天花粉、皂角刺等活血通窍止痛,合欢皮、浙贝母、增其理气化痰之力,重用六神曲、莱菔子,是因少年儿童多由食积而致气滞痰凝,消食化痰杜绝生痰之源。
用颗粒剂型搐鼻,是中医鼻疗法新用。研究发现,鼻疗法用药精简,单方居多,在药物的选择上多以辛温药物为准,或佐以其他辛温药物,以提高辛散温煦之力,或反佐寒凉药物,使全方不至于过于温燥,同时广泛使用芳香类药物。用法上采用搐鼻剂最多。由于原来中药饮片研粉搐鼻很难精细,用量少而粗糙刺激性大,多数医生怕麻烦弃之不用,使这简便廉验的疗法日益萎缩。随着现代技术特别是中药颗粒剂的推广,使鼻疗法又有了新的生机。
近年来,西苑医院济宁医院耳鼻喉科运用中药颗粒剂,逐渐推广使用了中药雾化鼻吸入、油剂滴鼻、粉剂搐鼻等多种形式的鼻疗法,不仅用于治疗鼻局部疾病,在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喉源性咳嗽、咽炎、鼻源性头痛、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的治疗方面,也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