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
第08版:

胡集镇

深耕民生实事 幸福图景触手及

■本报通讯员 周文强

道路维修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特色产业发展……今年以来,胡集镇直面群众生活“急难愁盼”,聚焦民生需求,加快推进民生项目建设,持续发力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好修路惠民 铺就群众“舒心路”

胡集镇坚持把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对辖区多个村内道路进行修整,为和美乡村建设增添活力。截至目前,新修、维修各类道路10余公里。同时,对道路开展高频次整治行动,组建专业巡查队伍,分段式包干、网格化包保,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巡查,发现秸秆、杂物、杂草及时清理,全力打造优质路域环境。

今年以来,胡集镇高标准推动镇驻地基础设施提升,加大资金投入对胡王路、商业街等主要街道进行路面修缮、下水道管网改造、路沿石铺设、路灯安装、墙体美化、飞线规范清理、绿化苗木补植等,驻地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胡集大集”建设稳步推进。

此外,胡集镇金店村根据村情发展需要,自筹资金12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一支由六名村民组成的“草根工程队”,历经近一个月时间,修建了一条长579米、宽6米的乡村公路,道路的铺修不仅方便了本村群众,也便利了董庄、靳楼、董楼等周边村庄村民的出行,为村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做优环境整治 提升村庄“高颜值”

胡集镇通过进村入户发放宣传单、宣讲会等方式多渠道宣传,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号召广大村民从“我”做起、从“家门口”做起,引导村民对垃圾乱丢乱扔、杂物乱堆乱放等不文明行为说“不”,以“小举动”铸就“大文明”,让“家家美”带动“村村美”。

为做好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建立“路长制”“街巷长制”,推动乡镇机关干部分包主干贯通路,村两委成员分包村内大街,党员中心户分包背街小巷,将638人公示身份信息定岗定责,不断强化精准管理、日常管控,让人居环境整治从“一时净”变为“时时美”。

做实特色产业 念好增收“致富经”

胡集镇坚持“全域谋划、整片打造、村美民富”的建设思路,紧紧围绕万亩白梨瓜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打造,以点带面形成辐射引领,利用多方资金,综合打造胡集镇白梨瓜产业园项目,突出生态、文旅、研学功能定位,建成白梨瓜特色优质农产品“种销观”产业化示范园区,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技术+赋能”发展新模式。

胡集镇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纳整合26家村专业合作社组建共富联盟,采取强村帮带、强企帮带等方式,推行“1255”共富联盟工作法,即一条共富主线,建好用好“一‘胡’百应”“瓜田议事厅”两个协商平台,“55”即“五联五共”,组织联动活动共建、产业联育品牌共创、资源联通收入共增、技术联用智慧共享、实事联办难事共解,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链延伸,走好白梨瓜产业致富路。

2024-11-06 胡集镇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6923.html 1 深耕民生实事 幸福图景触手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