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
第07版:

唐口街道 稻谷香里说丰年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周广慧)谷穗金黄,稻香阵阵。11月4日,在位于任城区唐口街道的济宁绿健现代农业示范园的两千余亩水稻田里,农机手们抢抓晴好天气,驾驶收割机开足马力,在金黄的稻浪中往来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一茬茬水稻被卷入其中,收割、粉碎、卸粮,一派丰收的景象。

“我们一共行驶了半喂入式和全喂入式的四台收割机,预计5—7天可以大面积收割完。半喂式收割机,一天能收割50多亩地左右,全喂入式可割70—80亩。”济宁绿健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杨志军说。

“已经收了1500亩水稻,预计11月上旬左右收完。”示范园负责人杨志军算了一笔账,“总产量大概有1300吨,稻谷品种是江苏省农科院研发的‘新镇稻88’,价格能卖到1.1元至1.3元一斤,总收入预计达到1000万元左右。”

笔者看到,该示范园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大型拖拉机耕种,插秧机高效插秧,无人机大面积施肥撒药,收割机自动化收割……“这么大一片稻田,长期用工不到10人,农忙时最多也就二三十人。”杨志军说,智慧农业既保障了农产品质量,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农业是长期投资,回报较慢。杨志军投身农业,既有情怀因素,也得益于政府大力扶持。

据唐口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业、电力等部门对该片区的沟渠、道路、电力设施等进行改造建设,改善农业种植条件,打造高标准农田。同时,供电部门还采用配网智能监测平台快速查看配电线路运行情况,保障村民秋收、秋种用电。

惠农政策让种植户获得感满满。“合作社购买了5台大型拖拉机,2台无人机,5台收割机,6台插秧机,所有机械配齐了,一共花了300多万元,政府补贴了将近一半。”杨志军说,“我们正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前端正在建设智能化育秧基地,除了给自己供秧苗,也提供对外服务;后端正在建设现代化烘干设备,可供粮食大批量烘干、储备。”站在稻浪滚滚的田埂边,杨志军对未来充满信心。

2024-11-06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6913.html 1 唐口街道 稻谷香里说丰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