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
第03版:

潮汐“小集市” 凝聚“大民心”

■本报记者 梁琨

本报通讯员 谢洋

近年来,随着东南华城生活圈不断扩大,商圈也在不断扩张,仅华城北路平均每天就有100多家流动商贩,多时可达200家。这为居民生活带来一定便利,但也带来了交通堵塞、油烟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给周边环境卫生及居民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

如何平衡群众需求与城市秩序之间的关系?任城区观音阁街道一直在积极探索。

为破解这一难题,观音阁街道按照“疏堵结合、变堵为疏、服务群众、规范有序”的原则,在辖区设立临时潮汐集市,既解决流动摊贩管理难题,又增加无业人员就业岗位,同时还守护了城市烟火气,让城市管理更具人性化、更显文明、更有温度。

华城路位于观音阁街道东南华城片区,连接祥和园、和贵园、吉祥园、翠竹园、胜景西苑、宏河美地6个小区,常住居民5万余人。“附近虽然有农贸市场,但大家都有赶早市的习惯。晚上出来遛弯,买点吃的喝的也能放松身心。在我看来,早市、夜市都有必要。”居民王先生说。但也有居民心有担忧:“有些人在户外聚会,凌晨一两点都不离开,声音很大,特别扰民。”“我们这里住的人多,几乎家家有车,早晚高峰很拥堵。而且这边还有两处幼儿园、一个小学,人流量很大。”

“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流动商贩多是周边居民,而消费者也多是周边居民,市民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所以,仅靠一味地堵往往治标不治本。”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慎举介绍,街道根据省市法规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经过实地调研,多方论证,确定在华城路设置早市、夜市,经营时间为5时至7时30分、18时至22时,经营地点为道路两侧路沿石以上或紧贴路沿石。

流动摊贩有了“家”,如何规范摊贩经营,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为确保流动商贩在规定区域经营,避免经营安全隐患,任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观音阁中队联合派出所、市场监管所、应急办、环保办对流动商贩开展了定期和不定期的联合执法检查。并对潮汐集市引入物业公司,定时定点进行管理,保证集市环境卫生秩序。

“我们在集市设置了公示牌,对潮汐集市经营制度进行公示,规范经营秩序,引导周边流动摊点退路入市。”观音阁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段海泉介绍。

“摆摊也是为了生活,但是城市秩序也应维护好。我们签订了诚信、合法经营的承诺书,一定自觉服从城市管理各项要求,守护好咱们共同的家园。”经营夜市烧烤的摊主黄先生坚定地说。

记者了解到,因设置潮汐集市取消了部分沿街停车位,对此,街道协调交警部门在周边路段设置限时停车位,还充分利用铁路沿线闲置区域升级改造增设停车位,充分满足周边居民停车需求,切实解决停车难问题。同时,及时了解商家需求和困难,为商家提供解决方案等必要支持,帮助商家提升经营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华城路潮汐集市,是观音阁街道探索解决基层管理难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观音阁街道发展大步向前,辖区布局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满足群众生活需求,街道辖区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潮汐集市应运而生。

段海泉介绍,街道将在华城路潮汐集市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潮汐市场规律,积极谋划更多惠民利民有效举措,精心选点布局,增设并不断升级改造“临时潮汐摊区”。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严格市场准入,确保商家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探索通过商户自治、社区协助、第三方参与的管理模式,加大日常规范管理和细化服务力度,使城市秩序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推动形成商贩安家、群众便利、市容规范的良好局面。

“堵”不如“疏”,“赶”不如“安”,设置潮汐集市,就是要改“堵”为“疏”,变“赶”为“安”。随着一条条标线的施划,一个个摊位的固定,一个个城市“文明摊”应运而生,地方更加坚定了设置潮汐集市的必要性。当下,潮汐摊位的科学管理仍在探索、完善之中,或将随时代发展、群众需求进行调整。但只要从群众需求出发,立足当地实际,必将更好地守住城市烟火气,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4-11-05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6842.html 1 潮汐“小集市” 凝聚“大民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