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4日
首页
第08版:

王庙镇:345X蹚出集体经济发展新路

本报鱼台讯(通讯员 郁文 袁丁)王庙镇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任务、补短强弱的发力点来抓,健全三项机制、强化四项措施、推广“5+X”发展模式,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345X”工作法,推动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筑牢乡村振兴基础根基。

健全三项机制 强化四项保障

建立组织领导、目标增长、因村施策指导等机制。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领导小组主推、村‘两委’主抓”的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任务分解到管区、到村、到人,逐村制定发展任务,细化增长目标,做到年年有任务,年年有增长;该镇针对各村村情进行多元模式的分类指导,召开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经济专题会、镇村商讨会,“解剖麻雀”逐村分析,探索推进不同类型发展模式,各村配备集体经济发展指导员,62个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新模式。

强化督导考核、责任包保、执法保障等措施。该镇把村集体经济增收情况纳入村支部书记一年四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明显的,镇党委对其诫勉谈话,年底完不成任务的停职检查;开办“集体经济周讲堂”,搭建集体经济发展典型经验交流平台;党委书记带头包保发展难度最大的村,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薄弱村,村“两委”成员包项目,确保问题在一线解决,咬定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不放松。

推广“5+X”模式 力争“多元增收”

该镇因村施策,在全镇普遍推广五种模式:土地流转法,动员各村开展土地流转,在土地流入、流出过程中,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整合沟路渠等方式,村集体流转土地每亩可实现增收100至150元;“边角经济法”,对沟边、路边、渠边、宅头荒等空闲资源进行集中清理登记,深挖潜力,有偿使用,实现收入增加;产业带动法,推行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稻(藕)虾共作、羊肚菌、瓜果、黄金梨、毛木耳,根据投资比例,合理确定村集体、合作社和群众的利润分成,有效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资金扶持法,整合扶贫、旅游开发等上级资金,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池;服务增收法,依托农机等各种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农机使用、设备出租、劳务派遣等各种有偿服务;“双招双引”奖励法,镇党委对于招商引资成绩突出的村结合纳税数额进行奖励,实现“返税型”收入;旅游资源发展法,鼓励各村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采摘、农家乐、观光旅游业,保证了集体经济增收;堤岸经济林法,充分利用辖区7条河流的优势,组织引导沿河40个村对河堤重新发包,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增加;飞地经济法,鼓励种植结构相同的村抱团发展,共同投资毛木耳、羊肚菌、大棚果蔬项目,形成规模园区,通过投资分成增加收入;企业帮扶法,鼓励村级主动服务对接驻地企业,企业依托自身优势,给予人、财、物支援,无偿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政府兜底法,对个别落后的村,依托扶贫项目分配收益,充分保障落后村形成稳定达标收益。

“我们将持之以恒地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化基层基础、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坚持多措并举、多元发展,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各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该镇党委书记张春雷表示。

2019-10-24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665.html 1 王庙镇:345X蹚出集体经济发展新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