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郭瑾 秦宣凯)“根生,走,清扫垃圾去!”“根生,帮着老王头干活去!”“根生,咱一起巡逻去!”在汶上县郭仓镇陈堂村里,61岁的田根生成了该村的大忙人。他既是村里的保洁员,又是村公益扶贫岗成员,还是村里的民情信息协报员。
而在四年前,独自居住的他还整天过着愁眉不展的日子。虽然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因高血压病导致常年头晕的他根本无法外出务工,生活拮据,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郭仓镇里聘请田根生担任村环卫工人,一年下来他的收入稳定增加5000多元。为帮扶像田根生这样就业困难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该镇根据贫困群众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设置村级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巡逻员等公益岗位,不仅能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达到稳定脱贫标准,并且能点燃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达到脱贫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