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荆梦涵
一座座蔬菜大棚、日光温室拔地而起、孕育生机,一株株蔬菜种苗牢牢扎根、拔节生长,一棚棚设施蔬菜订单生产、直供直销。放眼望去,任城区南张街道的军王南村蔬菜大棚里,处处升腾着绿色的希望。
农民种植户吴景嫚边整理菜花叶子边介绍:“我这里有60多亩地,搭建了30多个大棚用来种植菠菜、白菜、芹菜等七种蔬菜,效益还可以,一年一亩地的话可以收5000公斤左右的蔬菜,盈利1万元左右。我种大棚蔬菜带动同龄人,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整体把这一片的村民都带动起来,效果非常好。”
一座座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在另一座蔬菜大棚内,长势良好、棵棵饱满的大白菜映入眼帘。这几年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收入得到增加,靠着大棚种植,吴景嫚一家人把生活过得幸福而红火,看着一箱箱打包好的蔬菜销售到市场中,吴景嫚心里乐开了花,也更加坚定了她发展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信心。“我们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供应连锁超市和蔬菜批发市场,不愁蔬菜卖不出去。”随着近几年电商渠道的发展流行,计划着扩展种植规模的她也开始学着了解线上销售,采用“线上+线下”模式扩展销路,打造属于自己的蔬菜品牌。
近年来,南张街道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工作基础更坚实、质量更高,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高素质农民类型也从单一的生产经营型向社会服务型、专业技能型等多元化人才转变。把农村一大批劳动力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市场意识,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发展生力军,为街道“三农”工作提供了新鲜血液和创新动能,大部分高素质农民逐渐成为家庭经营的基石、合作组织的骨干、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坚力量,留住了一批长期扎根农业、服务农村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吸引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夯实了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