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
第05版:

济宁经开区

深化政务公开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杨建华)近年来,济宁经开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立足生态环保工作职责,全力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开展政务公开系列活动,推深做实依法行政,增强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推动济宁市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拓展政务公开范围宽度。济宁经开区立足“服务全方位、内容全透明、机制全覆盖”要求,将政务公开作为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对全区生态环境领域政策解读材料应收尽收、集中公开、统一管理,全面推进工业企业开办、排污许可、环保设施配备等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章和条例。推进“互联网+政务公开”,主动发布生态环境信息60余条,细化解读信息20余条、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证核发一体化办理信息2条,公开核发(含变更)简化管理排污许可信息19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32条、 生态环境质量信息6条。

深化政务公开信息精度。济宁经开区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事项和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点,从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等方面入手,全面梳理和优化政务公开工作流程,提升政务公开方式规范化程度。今年以来,共为群众解决排污许可方面公开信息疑问60余条,公示生态环境执法“双随机、一公开”信息100余条。

推动政务公开影响深度。制定《济宁市生态环境局经济开发区分局信息公开指南》,明确13类信息公开内容。针对群众办事需求,开展“入企访民情、暖心大走访”征求意见和建议活动,累计发放征求意见函103份,对公众咨询建议的服务标准全面升级。搭建交流平台,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进一步加强便民热线等平台反映环境信访问题的调查处理,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今年处理环境信访信息17件,全部完成闭环处置,群众满意率100%。

济宁经开区将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强化生态环境领域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优化监管执法,着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2024-10-24 济宁经开区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5587.html 1 深化政务公开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