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胡亚兰
近年来,汶上县南站街道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建设和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积分制度、清朗美丽通道行动、闲散土地整治等措施为抓手,系统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目前,南站街道和美乡村建设之树正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村里没人乱扔垃圾了,环境卫生得到了整治,邻里纠纷少了,积分制的建立充分调动了村民们的积极性。”南站街道大街村党支部书记张海军说道。自深入实施“儒信南站”信用积分管理制度以来,南站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为抓手,深入宣传发动,以“文明户”评比为契机,开展“我爱我家”志愿服务活动140余次,积分集中兑换活动60余次,动员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中来,唤醒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内生动力”,让群众深刻融入“村庄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思想观念,自觉清理整治自家房前屋后,净化美化村庄公共环境,建设美丽南站。
“路宽了、景美了、心顺了!”李海村里的村民逢人就夸自己的村。这个不同寻常的变化,在南站街道其他村也同样上演。这一切的蜕变,得益于南站街道大力推行的“清朗美丽通道”行动。该行动不仅改扩建了32.21公里的农村道路,还对G105、泉河大道、南二环等主干道沿线进行了全面整治,通过加强综合执法巡查、建立街道至村级的巡查包保责任制,迅速应对并依法处理了路肩违规种植、占道晒粮、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及违规广告牌设置等问题。此外,街道还加大了乡村道路的养护与保洁力度,实施了道路安全隐患的定期排查与整治,并对道路两侧的绿化进行了精心养护与适时补植,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以往的夜晚,村民们大多选择在家中度过,如今,这一景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村建办负责人徐宝振介绍,现在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广场上便热闹非凡,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广场上参与各种文体活动,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夜生活。近年来,南站街道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征求村民意见,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整合村内闲置土地,建设休闲广场,安装健身器材、路灯,搭建凉亭,使之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汇集乡村烟火气的打卡地。截至目前,西王村盘活利用废弃坑塘,新建为民服务中心600平方米、广场2500平方米,当年就举办了“村BA”和村民运动会;南李街整治废弃坑塘、建设凉亭,已成为村民休闲打卡地;东田庄村拆除废旧房屋,实现了村内主干道东西贯通,建设凉亭、修复古井,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休闲纳凉好去处;后李尹盘活老学校闲置土地,新建为民服务中心800平方米。
接下来,南站街道将以发展集体经济为着力点,继续在盘活闲置土地上深耕细作,大力推广庭院经济,充分利用边角地块和闲置院落种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在提升绿化效果的同时,通过绿化的珍贵化、效益化,让绿化转化为绿色经济,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的“含金量”,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村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