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
第03版:

穿越历史云烟的人间温暖

——夜读《陶朱公》有感

谢丽

夜色阑珊,华灯初上。灯光把小城映照成一片雪亮,传统与未来、现代交织,一座小城行进在光明里。办公室里的白炽灯和窗外的霓虹灯也交相辉映着,照亮着一位夜读人的心田。静好的夜幕时分,我翻开了古典版本《陶朱公》。

陶朱公范蠡,又称“商圣”“财神”,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史载其人出身贫顿,却落拓不俗、胸怀大志,有“贤俊之资质”,被当时楚人称为“国中狂人”。书里故事跌宕起伏,串起主人公的身世历程和史料演绎。质朴的文字,穿越千年的历史云烟,向人们展现了一个“不羁落拓的灵魂”。范蠡生于贫贱,却胸怀报国志向,又是一个愤世嫉俗的春秋时代“愤青”。他拥有一腔报国热忱,在“楚非贵族不得仕”的政治生态下,不得已作别上升通道狭隘的楚国奔赴越国。这一年,范蠡25岁。

在越国,青年范蠡容姿英发,以豁达的格局、胸怀和政治抱负,托稷山于将倾。吴越之战,越国大败之际,范蠡拿出“卑辞厚礼,乞吴存越”的谋定,让勾践暂时称臣于吴,越国得以苟延活命。也正是基于为君王分忧的考量,范蠡带着满满的使命感遍访佳人于山野村落,在浙江诸暨若耶溪边,遇到了浣纱的西施。

聪慧佳人西施“沉鱼落雁”,言“抗君命祸且灭门,成君志为国分忧”,慨然受聘报国。“千篇奏牍漫多知,百战功收未出奇。名下难居身可辱,却江湖海换西施。”“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历史烟云,家国情怀,都在历史轶事中变得温暖具象。时至今日,范蠡携西子“泛舟五湖”“三进三退”、施善乡梓尽散财资的传说在鲁西南菏泽定陶区一带广为流传。

泛舟五湖的范蠡,在完成自己的抱负后,终于放下包袱,迎来了他实实在在的人生。他辞仕不就,两度消隐,然而人生的高度和锋芒有时也是难于“藏身隐匿”。当范蠡走到今山东菏泽定陶区一带“落户”时,他自号陶朱公,操计然之术从事经营,成为一代巨富,被后世奉为“文财神”,有“富比陶朱”之语流芳于世。

我掩卷而思,历史的烟云波波泛起,我们的人生却不可随波逐流。家国之外,我们每个个体还有一个自我的梦——关于世俗生活里的真实情爱,关于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里的代际传承,关于日常生活里的温暖,关于安置理想的诗意远方,在并不漫长的人生里,我们的生命需要更多的愉悦和确幸。有机会报效国家时,便结结实实付诸行动;功成身退时,也以贤明能干泊舟市井,以温暖和情谊成就殷实生活福乐人生。这就是范蠡一生的写照,他的人生让我看到了儒家精神对道义和行为的引领和约束。

时代在变,在当今自由平等富庶和美的中国,“幸福”和“腾达”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可以以实实在在的付出,在广袤壮阔的土地上,实现对家国的贡献和奉献,实现对财富、幸福的追求和丰收。书里的人物,总会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由物及人,推人及己——或许,这就是《陶朱公》以丰富的精神内涵,拥有众多读者“拥趸”的一个缘由。

(作者单位:单县县委宣传部)

2024-10-23 ——夜读《陶朱公》有感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5551.html 1 穿越历史云烟的人间温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