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
第03版:

他山之石

从“赏绿”到“享绿”

10月21日 《人民日报》 赵兵

背景:过去,在公园里常见的“禁止踩踏草坪”“禁止坐卧”“禁止嬉戏”等“禁”字招牌,无形中给到公园游玩的市民游客增加了心理压力。而今,有的公园开放了草坪,欢迎人们前来野餐、扎帐篷;有的公园拆掉了围栏篱笆,欢迎市民走进花丛林间;有的公园开放时间延长……草坪上多了追逐打闹的孩子,林下小溪边多了惬意享受自然的游客,欢声笑语间,人们从远远观赏,变为身在其中,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相处。

观点摘要:城市绿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市民游客是好事,但开放并非放任,管与放之间显现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显现一座城市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一方面,开放城市绿地,要避免大树进城、高价造景等耗资大、需“娇养”的形象工程。选择植物种类、规划布局设计,都需更接地气,更讲成效,更注重以人为本。另一方面,绿地管护也势必更加精细。既要让人充分享受绿地带来的好处,也要保证绿地健康生长。如何做好维护,不仅是城市管理者的责任,市民和游客也有义务爱护绿地,保持环境整洁,做绿地共同的守护者。

从秋粮入仓看端牢中国饭碗

10月18日 《人民日报》 郁静娴

背景:晒谷拾禾、运粮进场、压茬播种……又是一年金秋,各地秋粮陆续迎来大面积收获,进度略快于去年同期。

观点摘要:“三秋”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最后一场硬仗。粮食稳,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当前,世界粮食市场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在保持稳定供应的同时,也面临需求刚性增长、高位增产难度加大等现实问题。因此,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相扣推进粮食生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围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作出“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部署。把部署落到实处,让好政策落入田间,必能带动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为“中药+餐饮”把把脉

10月21 日 《经济日报》 张烁

背景:近年来,中药跨界风席卷全国,中药老字号卖起了草本饮品,中医院开设了药膳房。乌梅汤2.0、枸杞拿铁、阿胶芡实枣泥月饼、枇杷面包……中药跨界到食品餐饮行业,催生出新的养生赛道,也吸引不少消费者前来“打卡”。

观点摘要:中药跨界到餐饮行业,虽然有“食药同源”的中医药理念作支撑,但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每个人身体情况也不尽相同,依赖“万人一方”的中药餐饮就想达到养生效果,并不现实。消费者在选择此类养生产品时应理性看待商家的宣传,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消费,购买前要仔细了解产品成分、功效,确保产品符合自身需求和体质。

中药餐饮是老字号推陈出新、焕发新活力的新赛道,但对于有些中药餐饮商家而言,“中药+餐饮”的融合方式还浮于表面,更多像一种营销手段,形式大于内容。想要利用好中药元素,商家不能只是简单地把中药加进产品,而是要用心研发出符合药理、健康好吃的产品。

耍横“网红”终将彻底“凉凉”

10月18 日 《南方日报》 钟颐

背景:近日,网红主播“小虎行”被曝光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强迫志愿者摘口罩,引发众怒。16日,深圳市公安局机场分局通报称,已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当晚,该博主账号已被无限期封禁。

观点摘要:被拘,纯属咎由自取;封号,着实大快人心!据了解,“小虎行”在某短视频平台有5.5万粉丝,号称“专注资管与评测航司”。“网红”何以频频塌房?概因“基础病”隐隐作祟。其一,“流量至上”。为了一时的热度,无所不用其极,不惜突破边界和底线。无怪乎有人猜测,“小虎行”的真实动机,恰恰是故意制造冲突,为所谓的“测评”视频增加爆点。其二,“红了就飘”。他们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做派,仗着平时有粉丝惯着,拿着鸡毛当令箭,久而久之,就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殊不知,若是侵犯他人权益、干扰公共秩序,无论任何个体,在法律法规面前,都“惯”不了一点。

说到底,流量不代表正义,镜头也不代表权力。不是谁的粉丝多就天然有理,谁的嗓门大就能无所畏惧。对此,除了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形成有力震慑,平台的态度也颇为关键,越是博眼球、秀下限、掉节操,就越要治乱象、刹歪风、出重拳,真正做到谁目无法纪、倚粉耍横,谁就自寻末路、彻底“凉凉”。

让更多“创新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10月19 日 《人民日报》 刘涓溪

背景: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一大批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大家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创新实践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他们自己也增长了本领与才干。

观点摘要: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青年科研人员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创新沃土的培育。从举办创新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到为高校师生、研究人员打造专业孵化体系,从畅通科学研究与产业落地的双向快车道,到持续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机制……一系列平台、措施、机制的不断更新迭代,为更多青年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出澎湃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助力更多“创新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相信在全社会营造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中,越来越多青年科研人员将不断迸发出新的灵感,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在攻克技术难题、勇攀科技高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青春力量。(华峰/辑录)

2024-10-2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5549.html 1 他山之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