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1日
第01版:

移风易俗成效显 文明新风入心田

■本报记者 杜文闻

本报通讯员 张仲清

“现在村民思想认识提高了,红白事都不会去大操大办了,抵制高额彩礼、恶俗婚闹这些内容早就纳入村规民约了,大家都会好好遵守。”近日,在邹城市峄山镇留驾庄村,谈及近年来村里婚丧事宜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赵中海深有感触。

近年来,邹城市坚持把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聚焦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老百姓关注的烦心事、操心事,通过加强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约束引导,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示范带动,积极在媒体平台宣传宣讲等举措,推动婚丧事宜规范化、传统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

“您别生气听我细讲,咱们要破旧俗立新风人人赞扬!”去年,邹城市原创小戏小剧《一切从简》获评“黄河风·济宁情”济宁市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比赛三等奖,讲述了村民李大妈想给儿子大办喜事,后来经过大学生村官李亚茹上门劝解,李大妈思想逐渐转变的故事。剧目一经表演,其接地气、贴民心的内容引起群众强烈反响,受到广泛好评。

“通过对基层典型事例、移风易俗故事进行创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会更容易让群众理解和接受,达到小戏不‘小’,润物无声的效果。”邹城市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中心白林政说。

聚焦群众需求,邹城市创新移风易俗宣传载体,持续开展“说唱移风易俗”活动,先后创作了移风易俗快板、三句半、群众性小戏小剧等一批受群众喜爱、反映移风易俗新风尚的文艺作品。

为推动青年群体抵制高额彩礼、恶俗婚闹陋习,成为推动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引领者和践行者,邹城市在婚姻登记处设立宣传阵地,组建了有专业资质的婚恋家庭辅导服务队伍,持续开展文明节俭、婚俗文化宣传宣讲活动,为新人上好“婚姻第一课”,引导新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

今年年初,在中心店镇富东新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新人租用了公交车当婚车,将婚礼的氛围感直接拉满。“选择公交车当婚车,亲朋好友可以在一辆车上互动、合影,喜庆又热闹、安全又环保,将我们两人的甜蜜之旅,变成一大家人的祝福之行。”新郎赵潇潇说。

“为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我们推出公交婚车定制服务,让婚车融入新人独特的风格和创意,通过这种形式为新人带来更加深刻的婚礼体验,也为社会带来了更为健康、积极的婚礼文化。”邹城市国运公交公司的郑宝珠说。

在邹城,集体婚礼、集体颁证、公交婚车等已成婚俗新风尚,钢山街道后八里沟村、香城镇北齐庄村、峄山镇大庄二村等村庄的移风易俗好经验、好做法持续涌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动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增强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邹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夏说。

2024-10-2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5258.html 1 移风易俗成效显 文明新风入心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