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胡碧源)日前,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人民检察院“护‘未’成长 守护花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优化监督彰显质效,生动诠释服务大局。对涉罪未成年人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依法提供法律援助、落实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积极开展观护帮教工作。坚持双向保护,加大对未成年被害人帮扶救助力度,常态化开展爱心妈妈结对靶向帮扶。构建精品案例培育机制,促推行业规范管理,筑牢涉未保护防线。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新战略,着眼解决未成年人保护系统性、源头性问题,积极研发法律监督模型。
一体推进综合履职,系统深化溯源治理。健全综合履职、全面保护工作模式,“四大检察”业务科学统筹联动发力。延伸刑事职能触角科学矫正,做实未成年人民事检察,聚焦社会热点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强化未检队伍建设支撑,多元化开展综合素能提升课,积极组织干警观摩庭审,开展办案心得研讨。
匠心创优未检品牌,儒风细润寓治于防。全市检察机关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契合地域特色实施品牌战略,依托品牌力量不断拓展未检格局。深入推动法治副校长实质化履职工作,弘扬儒家文化优势,多渠道拓宽普法载体,分角色设计特供课程。
强化沟通协同效能,聚力筑牢未爱工程。全市检察机关积极构建“1+N”开放式未成年人司法救助体系,设立10个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区,建成9个沉浸式多功能法治教育基地。与团委、妇联、民政、教育等部门共建保护机制、共享信息平台,通过检察开放日、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共商“六大保护”良策,齐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