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文闻 本报通讯员 仇婷婷
“咱县里召开移风易俗会,县委书记把话讲,他叫俺知识青年把头带,树立那不要彩礼好思想……”近日,记者来到梁山县水泊街道青龙山社区,一场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演出正在举行,移风易俗琴书《选婿》、快板书《厚养薄葬话短长》以群众视角讲述身边的移风易俗故事,赢得村民们阵阵掌声,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
近年来,为进一步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乡风,梁山县通过宣传宣讲、送戏下乡、信用积分、家风家训等多种途径,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弘扬勤劳节俭优良传统,宣传孝善美德,以文明新风“小切口”破解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中的难点堵点,不断推进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落细落小、走深走实。
线上线下提升移风易俗“氛围感”。线上,“梁山融媒”“文明梁山”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辟专题专栏,积极发布移风易俗相关的主题内容。线下,通过挨家挨户走访,依托大喇叭、LED显示屏、楼道宣传栏、社区宣传橱窗等传统媒介进行移风易俗科普宣传,全面拓展宣传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移风易俗知晓率和影响力,让抵制陋习、弘扬新风的理念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宣传宣讲增强移风易俗“参与感”。为了让更多的村民了解什么是移风易俗,以及该如何参与其中,组织了多场宣传宣讲活动,邀请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司法局工作人员以及职业律师志愿者,为村民们详细解读相关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
在活动中,村民们积极提问,“什么是移风易俗?”“我们应该如何抵制高价彩礼?”“在家风家训方面,我们能做些什么?”互动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也提升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认知。通过“身边好人”的示范带动效应,村民们逐渐认识到,移风易俗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每个家庭和个人应承担的使命。
文明活动提高移风易俗“新鲜感”。打造幸福街社区“梁善荟”“好邻聚”等社区品牌。结合传统节日,举办了“文化进万家”“家政培训”“青年联谊会”等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组织文艺展览、亲子互动、戏曲展演等文化活动,引导社区居民逐步转变传统观念。大力推进“梁好美德”信用积分制建设,把遵纪守法、公益美德、乡村建设、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积分管理体系,居民可以到积分超市用信用积分兑换相应物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带动群众养成文明节俭、孝顺老人、助人为乐的好风气。
下一步,梁山县将不断丰富移风易俗的宣传形式和内容,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向更深层次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让文明新风浸润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