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将至,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赏菊登高的习俗,九九重阳更是寓意长久长寿,赋予了敬老和孝心的内涵。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老人节”,旨在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面对老龄化社会,我们在营造敬老的社会氛围时,更应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对老人的真正关爱,为老人营造更幸福的晚年生活。
为老人营造更幸福的晚年生活,就要不断完善各项体制机制,通过充分发挥好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个人5个方面的作用,有效破解“老有所养”的难题。政府是筑牢基本保障底线的主力军,要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培育市场、营造环境;市场是关键调控手段,要多元主体办产业、多种形式促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社会是重要推动力量,要参与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发展老年慈善、创新老年群体社会治理、组织老年文体活动;家庭是精神支柱和重要依托,要最大程度提供对老年人的物质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个人是解决自身养老问题的首要责任主体,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为老人营造更幸福的晚年生活,就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孝敬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曾为社会创造物质和文化成果,为抚养儿女忙碌操劳,他们理应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得到社会尊敬和关爱。孝敬老人,不仅是一个家庭传承的家风,也是全社会弘扬的公德,真正孝敬父母的人才是在社会上有地位有作为的人,孝老的家庭才是幸福和谐的家庭,爱老助老的民族才是优秀的民族,弘扬孝道的社会才是文明进步的社会。
重阳节凝聚了中华民族传承久远的敬老深情和厚德载物的民族风范,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对于子女而言,重阳是一次感恩的总结;对于家庭来说,重阳是尊老敬老的一个契机;就国家而言,重阳是“家国两相依”的一种浓缩。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没有家国的情怀,重阳节就无处落脚。人有志,家有谱,国有史。重阳节既寓意吉祥如意,又彪炳生生不息,既彰显韶光易逝,又铭刻岁月不老,我们不仅仅要延续重阳节文化的根基,更应让敬老之风、家国情怀在神州大地尽情流淌,把个体价值、家庭梦想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将个人理想与人民追求紧紧相连,以奋斗点亮人生舞台,以担当情怀、勤奋实干谱写时代芳华,创造家富国强新辉煌。
养老问题,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仅是子女的义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还要大力发展敬老、养老事业,让所有的老人都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们要以重阳节为契机,把尊老敬老变成日常行动,让重阳节蕴含的孝思纷扬、爱意浓厚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我们要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安全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传承这份深情和风范,让敬老爱老的社会价值成为主流开枝散叶,让孝亲敬老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