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9日
第01版:

强化国资监督职能 守好人民共同财富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提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水平综述

■本报记者 张彦彦 本报通讯员 罗矫群 武迪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加强国有资产监督是党中央赋予人大的重要职责,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的法定职责。近年来,济宁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目标要求,探索创建“人大主导、部门联动、数据赋能、多方融合”国有资产监督新机制,以纵深式审查、实质性整改、高质量监督让国有资产监督破题更准、建议更实、力度更强,有效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创新监督模式聚合力。线上线下融合。开展国有资产数字化监管,利用人大预算与国资联网监督平台及时掌握各类国有资产数据信息,实现人大对国有资产常态化监督。强化数据分析应用,对发现的疑点,采取实地调研、延伸审查等方式实现对国有资产全方位监督。坚持人大主导。牵头成立联合审查组,制定具体监督工作方案,开展审前培训,确定审查重点,构建人大与部门协同联动、代表与专家广泛参与的国有资产监督新格局。市县一体发力。组织开展国有资产市县联动监督,全面了解全市国有资产结构分布、主要特点、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有效保证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工作上下协同、整体推进。

把握关键环节出实招。前期提前介入。年初,紧紧围绕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切,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收集整理各方面意见建议,确定人大国有资产监督重点内容,督促审计部门将相关国有资产审计工作纳入审计计划。加强与市政府及资产管理部门联系沟通,明确提报的资产报告要围绕人大监督关注的重点内容,全面准确反映各类资产底数、变化以及政府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情况,重点报告审计查出国有资产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整改情况,持续跟进报告起草。实施专业审查。针对各类国有资产不同性质特点和监督重点,采取查阅企业财务资料、调取部门单位资产管理台账、现场清查盘点资产实物、实地调研资产使用情况等方式,全面客观掌握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找准薄弱环节。注重审议质效。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前,常委会预算工委在实质性审查基础上,对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进行预先审查并形成预先审查意见,市人大财经委做好初步审议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审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时,对各部门审查结果报告、审查发现问题清单及资产管理情况报告一并审议并进行满意度测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并接受询问。

突出问题导向提质效。精准把脉开方。对审计查出和审查监督发现的问题,召开有关部门及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通报会、座谈会,深入查找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使用效益、重大决策和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逐条分析问题原因,逐项明确整改措施,逐个提出落实要求。强化跟踪督办。对审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建立督办清单,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调阅资料、随机抽查等形式持续跟踪监督,形成“发现问题—交办问题—追踪整改—落实反馈”的监督闭环运行模式,并将审查成果、整改成效运用到下步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工作中,切实纠正“重审查轻整改”“重承诺轻落实”现象。着力破解难题。通过跟踪监督整改,2023年以来有关部门和单位清理往来款项2.55亿元,资产处置1.21亿元,租金收缴0.07亿元,完成应登记未登记资产4.30亿元,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修订出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机关办公用房及公务用车、重大事项决策、经营业绩考核、招投标管理、全面风险防控、投资监督管理等方面意见办法19项,部分资产管理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

2024-10-09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提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水平综述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3858.html 1 强化国资监督职能 守好人民共同财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