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嘉祥讯(通讯员 张广潭 魏琼)近年来,嘉祥县聚焦留村优秀青年人才少、青年人才党员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全覆盖组建镇街青年人才党支部,建立“镇(街)党(工)委+流动党员党组织+青年人才党支部”流动党员人才回引培养工作模式,吸引大批有志青年踊跃返乡创业、回村任职。
建强堡垒包容人才。优化组织设置,推动13个镇街全部组建青年人才党支部,由组织委员担任支部书记,选优配强支部班子成员。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统筹开展政治学习、党性教育、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等活动。依托镇街党校、“示范”村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阵地,建设13处“青苗驿站”,打造青年人才党支部日常活动、组织生活基本阵地。
广开门路招引人才。聚焦在外创业经商人员、外出务工能人、退役军人、应往届高校毕业生等4类群体,建立“组织、人社、农业、团委、妇联、退役军人6条发现渠道+村党组织兜底覆盖”的“6+1”推荐摸排机制,实行台账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依托北京、沈阳等地在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建立“归雁回引”工作站,定期组织开展人才回引、流动党员家乡行等活动,积极“牵线搭桥”、引导“归雁回巢”。青年人才党支部实行定向沟通招引,对有任职意愿的,主动回应任职诉求,打消到村任职顾虑;对有返乡创业意向的,通过推介“乡村振兴合伙人”项目、合作“共富工坊”项目等形式,引导安心投资、反哺家乡。
因材施教育优人才。依托济宁农村干部学院,面向农村青年人才招收学员,进行脱产大中专学历教育,提升整体素质。深化“导师帮带”制,建立“1+N”结对帮带机制,优选132名镇街班子成员、优秀现任(离任)村干部、优秀返乡创业(任职)党员担任“帮带导师”,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一线发挥作用。实行“上挂下练”,分批组织优秀青年人才党员到镇街机关挂职、在隶属村跟班参与工作,使青年人才广泛接触熟悉村级事务,提高参与决策和管理服务能力。
健全机制严管人才。健全“双考评”选用机制,区分未入党青年人才和青年人才党员分别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任职使用、推荐入党、评先树优、政策扶持的重要依据。探索“双向”发展党员机制,对培养成熟、表现优秀的青年人才,由青年人才党支部推荐在隶属村(社区)党组织接收发展入党。对回引的优秀青年人才,采取“党支部考察培养、隶属村走访调研、党委集体研究、党支部和隶属村双向公示”的方式,择优发展入党。动态管理青年人才党支部党员,进一步明晰“农村优秀人才—青年人才党员—村级后备力量—村干部”的发展路径。2023年以来,共有236名青年人才被列为村级后备干部,5名推荐担任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