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9日
第04版:

《亮剑》“孔大炮”,曲阜走出的开国中将

罗凤

千年文脉相传,革命圣火不息。济宁曲阜不仅诞生了古代思想家孔子,而且孕育出无数革命志士。英雄儿女们投身最壮丽的事业,用自己的热血为这片文化圣地晕染了鲜红的革命底色。

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亮剑》,为观众展现了3位革命将领李云龙、丁伟和孔捷的形象。其中孔捷的原型是一个复合体,来源于“肖全夫、孔庆德、傅崇碧”等将领的英勇事迹。

在山东人看来,孔捷敢打敢拼、豪爽仗义的性格,更符合山东大汉的特点,勇猛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缜密的心,粗中有细、临危不惧,彰显了孔庆德将军的革命精神。

作为孔子第73代后裔,1911年3月出生在曲阜市姚村镇保宁村的孔庆德,虽然没有饱读诗书,沿袭孔氏家族的“诗书继世长”,但他金戈铁马,历战无数,一身荣光。

出身贫苦,毅然走上革命之路。虽然出身名门,但是孔庆德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生活并不富裕。在他的少年时期,命运开始出现转折。父亲蒙冤入狱,惨死狱中,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生活雪上加霜。年幼的孔庆德背负起家庭的重担,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渴望光明和正义的种子。

在贫瘠的土地上,在战乱的岁月里,孔庆德开启了为生存和尊严而奋斗的生命旅程。战乱与艰辛,锻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也成为他日后驰骋战场、奋勇杀敌的力量。

1928年春,陈调元部在曲阜招兵买马之际,孔庆德迫于生存的压力,加入了国民党的队伍,很快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他的机智和果断,一度使他成为国民党军队中的佼佼者。

杰出的军事才干,要有正确的革命思想做指导,才能成就一番壮丽的事业。与红军的拥抱,使孔庆德的革命生涯如蛟龙入渊。在“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浪潮中,他逐渐感悟到,红军才是穷人自己的军队,他毅然投入这支队伍当中,选择了通往自由和希望的正义之路。此后,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英勇善战,书写辉煌革命篇章。孔庆德的一生,铭刻着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足迹。土地革命时期,他见证着革命的火种如何在中国大地星火燎原。他胸怀壮志,在生死考验中书写着无限忠诚。

抗日战争中,他率领部队多次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创造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战斗奇迹。最让他自豪的,是“夜间夺炮”战例。在与日军的周旋中,他巧用时机,缴获了一门日本天皇“御赐”的大炮,沉重挫败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打出了孔庆德“冀南夜老虎”的威名。

庆功会上,徐向前亲笔题词庆贺:“八路军在大杨庄战斗缴获日军之山炮。”刘伯承、邓小平也发来了贺电。孔庆德缴获的这门大炮,不仅仅是一件武器装备,能够在战场上打击敌人,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八路军战士英勇善战、革命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门大炮被军事博物馆作为珍贵文物收藏。

解放战争的硝烟中,他以过人的智谋和胆识,在解放全中国的革命事业中表现卓越。新中国成立后,他深造于南京军事学院,在提升自己军事素养的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数百名军事骨干。他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华,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国家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淡泊名利,永葆党的初心使命。从红色根据地到万里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将军穿越枪林弹雨,历战无数,但是在功勋面前,他却说“我是参与了中国的革命,上过战场,打过仗。但是那些都是我该做的事情,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贡献”“在战场上比我厉害的人可多了去了,以我的资历,能被授予个校官,我就很开心了”。他身负重伤,三过草地,在生死考验中忠诚于党;他一生清廉,痛恨腐败,直言“谁敢腐败,直接拉出去枪毙”。

战场上的他,是一员猛将,威震四方;生活中的他,却是铁汉柔情,心地善良。他爱家人,但从不给他们任何不当便利。在他眼里,家人必须像普通人一样,甚至比普通人还要普通。

孔庆德教育子女不要搞特殊,强调做人自信、自立、自强最重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打出“孔庆德”的旗号谋私利。在他看来,革命勋章不是享受生活的通行证,而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不管是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孔庆德都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鼓舞着人们在新征程上,弘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书写更壮美的中国奇迹。

图为电视剧《亮剑》孔捷剧照

2024-09-29 罗凤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3477.html 1 《亮剑》“孔大炮”,曲阜走出的开国中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