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6日
第01版:

千年文脉传薪火 电力文化写华章

■本报记者 武旭

本报通讯员 徐保友 孙衡

9月15日,“对话孔子”——百项文旅活动启动。是夜,在“儒家思想的摇篮”尼山脚下,尼山圣境的灯光渐次亮起,高达72米的孔子塑像在数台大型射灯的映照下,成为尼山夜空中熠熠生辉的文化坐标,引得中外游客纷至沓来。依托坚强可靠的电力支撑,古老的东方圣城正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作为根植于孔孟之乡的国网济宁供电公司,汲取儒家文化源头活水,释放文化“两创”蓬勃动力,打造卓越文化生动实践,奏响了“一心向党、一心为民、一心登高、一心实干”的奋斗强音。

一心向党 强根铸魂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两千多年前,弟子子张曾问孔子,如何能通达四方?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子张把这六字箴言记在腰带上,当作座右铭。以“忠”为要的传统价值观念始终与个人修养息息相关,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

从历史深处走来,“忠”有了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对党忠诚始终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格。9月13日,国网济宁供电公司举行“爱国情、奋斗志、担当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报告会,邀请天安门国旗班第一任班长董立敢作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报告。激动人心的爱党爱国故事,让台下的员工热泪盈眶。在鲁西南战役纪念馆,“淬火砺能”党性教育培训正在火热进行,广大员工在实地、实景、实物中,感悟王杰精神。

近年来,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大力加强政治忠诚教育,打造“孔孟之道”“湖上彩虹”“王杰精神”等情景教育专线。积极运用青年员工喜爱的流行文化元素,开发“湖上飞虎”剧本杀、“初心告白”情景剧,让党性教育有滋有味、深入人心。固化“干部包保、专业指导、党员帮扶、群众监督”机制,广大党员干部与基层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把对党忠诚写在工作现场、写入群众口碑。创新“思政工具包”,推行“书记谈心日”“书记日志”“书记项目”,构建“有事找书记”常态机制,培育了一支能文能武的支部书记队伍。在每一场重要保电现场、每一项重大工程项目,都有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党员冲锋的身影,都有鲜红的旗帜,一心向党、永不褪色。

一心为民 情暖万家

马厩起火,匆忙回家的孔子首先关心人的安危,却将珍贵的马匹抛在脑后,留下“‘伤人乎?’不问马”的佳话。“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千百年来,历代儒家先贤将民本作为治世利民的思想轴线,不断丰富的精神意涵展现出愈加耀眼的人文光华,成为中华民族融入血脉的文化印记。

由古及今,薪火不灭。朴素的民本思想融入人民电业的建设浪潮,随着电网延伸到孔孟故里的广袤腹地:一面被单锦旗,是顶风冒雪、手拉肩扛的艰苦卓绝,连续奋战十五天,为湖区群众点亮希望之光;一块光明碑,是“宁可不盖办公楼,也要让村里通上电”的毅然决心,让昔日“穷窝子”走上致富路……把一部区域电力发展史,写就一部为民造福、为民服务的奉献史。

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要抓住什么、解决什么。近年来,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始终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关注民生民意需求、搭建便民利民体系,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实施“电动儒乡”行动,在全省率先推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报装“一件事”改革,推广“线上办、零证办、及时办”服务模式,累计签约充电桩报装“绿色通道”小区987个,受益群众39万户,获评山东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最佳案例。“市区2.5公里、郊区5公里”充电圈建设初步建成,累计自营充换电量超2.3亿千瓦时、居全省前3位,惠民生、扩消费、促发展成效显著。

实施“365·善小”心服务,吸纳1600余名员工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爱心妈妈”团队荣获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一百”先进典型。推行“物流式”办电、“极简审批”等15项阳光服务模式,全省首批出台延伸投资政策,高低压业扩电网环节办电时长达到全省最优。搭建“诉求不出网格”服务体系,全辖109个供电所实现零投诉。2023年,国网济宁供电公司以电力营商环境省评第一的成绩,生动诠释了“一心为民、竭诚奉献永不止步”的深切情怀。

一心登高 创新出彩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

对“新”的追求,隐藏在古老的文化密码里。《礼记·大学》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近乎直白的方式述说着儒家经典对于创新的执着与坚守,成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文明禀赋之一。

千年儒风浩荡,浸润在孔孟故里的现实语境中,国网济宁供电公司正努力把对传统优秀文化中创新元素的精神寻根,转化为电力保障的具体实践。

观察、取样、注液、修复……9月10日,国内首次高压电缆双注液修复试点应用在110千伏科府线展开。检修小组以教科书般的精准完成全部作业流程,一举实现国内缓冲层烧蚀双注液修复技术“零”的突破,相较以往技术工艺,修复成本降低80%。实时在线直播、10余家省市公司专家现场观摩,让这场技术创新探索有了教学属性的同时,也彰显出充分的技术自信。

技术信心缘何处?创新登高活水来。以16项创新驱动行动计划为先导,国网济宁供电公司紧紧扣住“人”这一创新登高核心要素,“一人一策”制定提升规划,为高端人才“搭台子”、为技能人才“铺路子”、为青年人才“架梯子”,培育出一支新老衔接、锐意进取、后劲十足的高精尖人才梯队,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打造“滴滴创客”全员创新平台,凭借“发单、抢单、评单、奖单”的扁平机制,实现需求端与科研端的无缝链接,累计解决问题需求800余项。秉持“全员参与、开放互动、可观可感、共创共赢”理念,一个个创新带头人、一个个创新工作室,犹如一台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全员、全域、全速”的创新登高生动格局正加速形成。

一心实干 服务大局

公元前501年,孔子任中都宰(今汶上县)。他察访民情民意,把学说主张落地为“劝农耕、行教化、制礼仪、兴工商”的治理实践,短短一年就使得中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仅使得诸侯争相效仿,也成为后世儒家学派“躬身实干、实事求是”的精神起源。

根植于孔孟大地,儒家“实干精神”与电力“铁军精神”的交融碰撞,造就这样一组数据:自孔子文化节举办以来,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已连续40年实现保电“零差错”,以“满格电”稳稳承托起“中国·尼山”迈向“世界·尼山”的坚实脚步,远播“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凝聚文明共识”的时代强音。

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勇担重任、实干兴邦。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始终将自身融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助推济宁由煤炭产业“黑色经济”朝向绿色驱动、创新发展的“数智新城”稳步前行。以“服务大开放大招商 助力济宁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响应全市创新突破制造强市、数字经济等“十项重点任务”,深化政企网格“共建共治共享”融合服务工作,首创“党建+信息化+互助式”模式,创新构建“诉求不出网格”供电服务体系,畅通基层供电服务微循环。高效保障大安机场、崇德大道等重点民生项目建设,落地城区220千伏皇营变电站,可满足未来15年发展需求。历时3年完成东部电网改造工程,让山东电网最薄弱的“供电洼地”一跃成为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坚强电网”。全省首家完成负荷资源“引导式排查”应用,在夏季电力负荷创出新高的情况下,保障居民、企业生活不断电、发展有强电。

实践是检验实干的标准。今年以来,国网济宁供电公司以“电等发展”的先手棋,出色完成莱赛尔等280个省市重点项目供电保障工作,先后被评为济宁市干事创业先进集体、招商引资服务保障先进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突出单位,连续3年荣获“支持济宁发展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2024-09-26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3223.html 1 千年文脉传薪火 电力文化写华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