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家事+少年”审判融合改革创新,依托家事审判与少年审判“理念相通,程序相近”的特点,在全市率先设立家事少年综合审判庭,这是全市法院唯一一家独立建制的家事少年法庭。通过不断汲取传统法治文化和儒家文化精髓,着力打造家事审判“任和万家”和少年审判“法润青葵”两大独具地方特色的司法品牌,探索出一条以促进家庭和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情感修复、亲情弥合为特色的家事少年审判之路。
“任和万家”——温情司法守护万家灯火
注重亲情修复、以和为贵,发挥调解在家事审判中的重要性,实现对幸福家庭的保护,这是家事少年综合审判庭“任和万家”司法品牌的工作宗旨与美好愿景。
为修复家庭矛盾,该法庭探索出诉讼前端多元解纷,中端渐进化解,后端答疑回访的“三端工作法”,并将重点放在多元解纷上,邀请网格员、妇联干部担任调查员开展入户走访、跟踪回访等家事纠纷延伸服务,近半数经疏导调处的家庭重归和睦。同时联动公安、妇联、社区共同完善反家暴工作办法。
2023年7月,该法庭在南苑街道人大工作联络站设立法官工作室,人大代表+人民法官“进站坐诊”,建立起“代表+法官、民主+治理、监督+互动、线上+线下”工作新模式。每周五,人大代表和法官围绕居民关注的事项现场交流,化解矛盾纠纷,街道基层社会治理专班人员向法官咨询调解难题,法官即时指导,做到“轻微矛盾马上调,基层纠纷现场解”。人大代表和法官每半月深入社区开展“代表馨声”主题活动,倾听群众心声,服务基层治理。
该院还联合区妇联设立家事少年微法庭,由村社区网格员、妇联主席及家事调查员、调解员负责家事纠纷调解工作,打造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解纷站”、司法服务“联络站”。
“法润青葵”——情法交融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任城区人民法院家事少年审判庭围绕青少年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两大核心任务,不断创新擦亮“法润青葵”司法服务品牌,先后获国家级“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山东省“维护青少年权益岗”“齐鲁天平先锋岗”、济宁市“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称号。
为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该法院坚持零容忍,依法严惩各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深化“寓教于审”,保障未成年被告人权益,如指定辩护、犯罪记录封存等;发挥司法建议职能,促进社会治理;充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尊重其意见,确保探望权执行;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引导未成年人父母履行监护职责;坚持把调解作为首选办案方式,最大限度防止漠视甚至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情形的发生;建立亲职教育和双向心理疏导机制,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深入心理疏导,修复家庭关系,减少未成年人再犯可能;全力做好回访帮教工作,强化普法宣教,营造知法守法氛围。
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稚嫩心灵
在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中,一名初三女孩因长期受侮辱其父亲的男孩挑衅,情绪失控,持水果刀伤害男孩,致其重伤。女孩或面临三年以上牢狱惩罚,女孩父亲虽已赔偿十万元,但无力偿还男孩五十多万的医疗费,还有男孩二百多万的诉讼请求。女孩父亲苦苦哀求,希望女孩能减轻刑罚,男孩坚持要求对女孩从重处罚。鉴于女孩平时表现良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秉持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双向保护原则,法官多次调解,站在一名法官及一位母亲的角度让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换位思考,努力通过调解工作让男孩的赔偿款落实到位、让女孩的刑期得到减轻。终于,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由女孩父母分期付款赔偿男孩的损失,女孩最终也得到男孩一家的谅解,依法被判处了缓刑。宣判日当天,法官赠书给女孩,女孩与法官深情相拥,场面感人。近期回访中,女孩展现出阳光、开朗、自信的一面,让人欣慰。
在这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法官的不懈努力与双方家庭的最终和解,不仅为受害者带来了应有的赔偿,也为犯罪的未成年人提供了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托“法润青葵”这一司法品牌,任城区人民法院倾心构筑,旨在为青少年编织一张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保护网,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记者 曹梦溪 通讯员 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