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国锋 王胜男
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鲁苏豫皖四省通衢,千年运河贯穿南北,铁路交通纵横交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军事与国防历经几千年发展赓续,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变化,同时将“国家兴衰、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深深地嵌入到人们的脑海里。正基于此,国防动员也始终沿着历史的轴线,把智慧、文化与精神镌刻在了这块光荣的土地上。
去年以来,济宁市国防动员办公室立足儒家文化传统优势,整合红色革命资源,多形式展示国防动员文化,充分发挥思想文化凝心铸魂、服务备战的作用,倾力打造“儒韵国动 佑宁护民”国防动员文化品牌,让国防精神文脉绵延不绝,造就国防动员的独特新韵。
“和”“仁”共济 儒家民本思想一脉相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春秋末年,鲁国(现今济宁曲阜)史官左丘明著《左传》,强调了国防的重要性,告诫世人忘战必危。
历史上,济宁发生的大小战事数以百计,有文献记载的华夏第一战神农氏攻斧燧氏之战、著名的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均发生在这里。在这片土地上,儒家军事国防思想与战而生,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尼山,两千多年前“至圣”孔子诞生于此,儒家文化由此而始。孔子推崇的“六艺”中的“御”“射”,起初是为掌握军事技能而设;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防御性国防思想的文化之源;“君子周而不比”诠释了追求和平、正义的国防思想;“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强调了思想计谋等动员准备,凝结着慎战止战的思想;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传承着居安思危的战备意识;“民无信不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强调了取信于民的人民战争思想。
从西周的“明德慎罚”思想,到孔子倡导“仁”、孟子倡导“民贵君轻”,再到现在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国防动员思想,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穿越几千年,已经深深植根在了国防基因当中,为国防动员事业汇集了伟大的精神力量。
红色基因
英雄精神闪耀国防动员
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济宁境内七十七年有战事。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济宁作为鲁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战事异常激烈。
微山湖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铁道游击队的故乡。1938年3月,洪振海和王志胜建立情报站,相继成功护送刘少奇、陈毅、陈光、罗荣桓、萧华、叶飞等顺利通过敌占区。
1939年8 月1 日,日军第三十二师团所属400 余人被八路军一一五师特务营等部在梁山西南独山庄一带一举歼灭。
抗日战争爆发后,济宁积极开展全民动员,泗水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金乡组成宣传队,各处开展政治动员,宣传团结抗战。抗战以来,济宁有4.6万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新四军,5万多人参加民兵、自卫团组织。
解放战争中,济宁人民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鲁南、鲁西南、济南、淮海等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做出巨大贡献。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突破黄河天险,发起了鲁西南战役。泗水县紧急动员龙湾套妇女,从孙徐粮站,将4000多斤粮食背着送到部队。7月15 日,刘邓第二、第三纵队发起金乡县羊山集战斗,湖西地区动员数万民工支前,出动担架 6867 副,大车3901 辆,支援面粉612 万余斤,油3600 余斤,鞋1.7万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支前任务。
1948年兖州战役,滋阳县动员群众筹集攻城器材木料2.3万根,门板木板5.5万块,麻袋、绳子等0.9万条,38天供应华野七纵队食油8255公斤,食盐7500公斤。
淮海战役时,2000万斤军粮从兖州到济宁再经运河南下,济宁设立运河指挥部,动员小车、火车、船只联运,汶上、泗水、滋阳、邹县等县组建“鲁中南第四专属担架运输团”,其中泗水县车子运输团2000多名民工,翻山越岭,破冰渡河,冒着国民党军飞机轰炸、扫射,运转粮食500多万公斤,民工有时自己饿着,也要保军粮不少一粒。陈毅元帅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解放战争期间,济宁支前民工150多万人次,运送物资9万多吨。1950年抗美援朝,济宁动员58.7万名民兵青年报名参军。从抗日战争至抗美援朝战争,济宁妇女共做军鞋60.8万双。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济宁广大人民群众齐动员,创造了国防动员的宏伟力量,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英雄王杰就出生在济宁这片红色热土上。1965年,为保护战友,23岁的战士王杰毅然扑向意外爆炸的炸药包,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铮铮誓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科技赋能
应对未来发展新需求
智慧城市是运用新一代信息集成技术,促进城市智慧化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模式,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方向;人防工程是实施人民防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人民群众在非常时期不可缺少的生命线工程。推动人防信息化建设,积极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国防动员工作面临的新课题。2022年初,济宁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党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强国、数字政府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把握人防工作未来智能管理发展方向及数字赋能建设趋势,紧密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政府建设需要,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按照“组织指挥一体化、工程建管数据化、日常维管网格化、应急疏散图例化、平战转换实景化和互联互通可视化”的标准全面启动智慧人防平台建设工作,明确将平台建成工程基础数据齐全、网格化管理权责清晰、平战转换高效顺畅,以及人防工程“建、管、用”充分融合、资源共享、省市县互通、一键调取的数字管理系统。
济宁市智慧人防平台建设坚持军民融合、平战结合,按照“全域一体”的模式进行整体设计,将各类人防基础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入库,运用地理信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基于“同一张地图”进行集成化、数字化分析与展现。2023年7月,平台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全市480处人防工程纳入平台管理,安装智能感知设备238个,其中摄像头170台、烟感设备34台、水浸检测设备17台、毒害气体检测设备17台,平台具备人防工程“一张图”、人防工程现场可视、日常巡检任务实施、人数滞留超限报警、运行环境检测、工程档案管理、人防宣传教育、融合通信等8大主要功能,同时开发“济宁智慧人防”App等软件,各系统功能健全完善,运行顺畅,紧扣当前人防主要业务工作实际需求,达到“六化”建设标准,推动我市人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智能化实现新突破。
赓续血脉
新时代国防动员再续辉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济宁国防动员的故事不仅驻留在时光里,还在不断传承中散发出新的时代光辉。
在济宁市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基地,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将国防精神的瑰宝展示给你、我、他,11个国防动员主题公园深度融入城市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以上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特色(示范)学校遍地开花。学校、社区、乡村、网络……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深入普及,激扬了济宁人民家国情怀,厚积了全社会组织动员新力量。
新国动,新使命,济宁秉承“儒韵国动,佑宁护民”的发展理念,踔力奋发,锤炼坚盾,用科技创新不断为济宁地下长城赋能,以备战实战积蓄快速反应动员力。
新时代,新征程,济宁国防动员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赓续文化血脉,弘扬英雄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奋进,必将为保卫八百九十多万济宁人民贡献新力量,续写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