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8日
第02版:

邹城市

“三个聚焦”织密地下水污染防治“安全网”

本报邹城讯(通讯员 董玉龙)日前,邹城市立足本地实际,聚焦饮用水源地、工业园区、生态湿地三大区域,坚持“七分防,三分治”理念,不断健全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加强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与修复,确保地下水水质安全稳定。

聚焦水源保护区域,筑牢饮用水安全屏障。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日常环境管理,做到常态巡查、定期监测,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全面开展水源保护区界碑、宣传牌标准化设置,累计投资196万元为全市42处农村饮用水源地和140眼水井竖立界标496块、水源宣传牌124块、交通警示牌18块,并明确属地乡镇和第三方运维管理责任。将水源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水源水质的监测范围、监测项目、监测频次,每年至少检查2次,开展地下水39项常规项目环境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公开,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水源保护区环境安全。

聚焦重点管控区域,强化地下水环境监管。针对化工园区等重点管控区域,建立“重点污染源环境准入—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全方位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模式。在环境准入方面,明确对不符合产业政策、选址不合理、不符合规划、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一律不批。以“三线一单”为引领,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行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证核发“一体化”办理新模式。加强地下水环境现代化监管能力建设,在重点监管对象周边布设地下水检测设备,化工园区地下水自动监测站点与地下水监测井相连,设备自动提取地下水样品,可同时检测19项污染指标,为企业、园区和生态环境部门实时观察水质状况提供管理支撑。

聚焦生态修复区域,推进再生水深度治理。全力引导相关企业实施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减少废水外排。太阳宏河纸业实行“分级处理、按质回用”的中水回用治理模式,不断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努力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实现了白水的封闭循环,每天可回用水约6000方。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实施了“太平采煤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一期)监测工程”,布设了地表水环境监测点23个、地下水环境监测点25个等监测工程,对监测区地质环境及治理工程效果进行全面监测,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科学指导环境治理工作。

2024-09-18 邹城市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1928.html 1 “三个聚焦”织密地下水污染防治“安全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