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6日
第04版:

身残志坚 书写不凡

泗水特校师生与国旗合影庆国庆

陈朋夫妇开起盲人按摩店

李瑞华剪纸剪出幸福人生

扶残创业基地百果飘香

赵越峰夫妇在泉康社区做快递管家

姚运成老汉花卉种植显身手

马修赛苦练成民间制陶大师

孙家贺励志从医治病救人

孙甲友养蜂走上“甜蜜致富路”

刘换忠走街串巷当起“配货郎”

薛松成立方舟之旅爱心协会温暖乡里

李伟依托棉祅加工成为电商达人

■本报记者 刘项清 本报通讯员 包庆淼 孟倩 陈晓 摄影报道

在泗水县,有一群身残志坚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坚韧和智慧,书写了一段段自强不息的创业传奇。尽管命运对他们设置了额外的障碍,但他们从未向生活低头,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走出了一条条属于自己的兴业之路,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而且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共同迈向了小康生活。

泗水,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见证了无数残疾人从困境中崛起的感人故事。他们之中,有因意外失去劳动能力的青年,有天生残疾却心怀梦想的创业者,有面对生活重压依然保持乐观态度的勇士,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种植成为许多残疾人创业的首选,他们利用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特色种植业。有的专注于蔬菜的种植,利用生态种植技术生产出了高品质的农产品,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有的则投身于果树种植,通过精心培育,让一片片荒山变成了花果山,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加工和养殖业也是残疾人创业的重要领域。他们利用当地的特色食材,开发出一系列特色食品,如手工豆腐、绿色鸡蛋、山野菜加工品等。电商,更是为泗水县的残疾人创业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市场的大门。他们通过电商平台,不仅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和加工品,还学习电商运营知识,开设网店,提供农村旅游、民宿预订等服务,将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展示给更多人,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残疾人在创业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回馈社会。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事业有所成就后,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帮助更多像他们一样身处困境的人。他们成立合作社,提供技术培训,分享成功经验,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共同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这种“一人富带动一片富”的精神,成为泗水县乡村振兴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泗水县残联深入推进“三有一扶”工程,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一是实施“有技能”工程。深化与县内县外培训机构合作,健全完善“培训+推介+就业”体系,列支残疾人专项培训资金,实现残疾人免费培训。采取送教下乡与基地培训相结合,对参加培训残疾人数量多的镇街,在驻地举办培训班,方便群众就近参加培训;对参加培训残疾人数量少的镇街,将学员集中到基地进行封闭培训。近两年组织培训16期590余人。二是实施“有信心”工程。强化励志教育,充分发挥培训机构“中转站”和“衔接点”作用,每期残疾人技能培训班结束前,县残联考察联系具有相应就业岗位的企业到培训现场召开招聘会或组织学员到企业考察就业。三是实施“有工作”工程。举办残疾人就业“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60次,开展“走访拓岗促就业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岗位87个,新增残疾人就业643名,建立一处“残疾人异地集中就业基地”,集中安置70人,助力残疾人实现就业。四是实施“扶持创业”工程。围绕残疾人创业提供帮扶和支持,为82名残疾人提供创业辅导,建立1处省级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1处市级“齐鲁手创”盲人按摩基地,扶持奖励残疾人致富能手4人,实现就业一人,幸福一家,帮扶残疾人实现创业梦想。

泗水县残疾人的创业之路,是一段段关于勇气、智慧和爱的故事。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身体的限制并不能阻挡追求梦想的脚步。在创业的道路上,他们不仅实现了自我超越,更为乡村的繁荣与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要勇敢追梦,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2024-09-16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1844.html 1 身残志坚 书写不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