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2日
第03版: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产教融合推进文化“两创” 数智赋能助力双向奔赴

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产教联合体签约仪式

学院承办2024年“汉语桥—‘中文+人工智能’”法国学生来华夏令营活动

学院师生参与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志愿服务工作

学院师生赴尼山圣境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实践

本报通讯员 曹晴晴 满孝平 马静

近年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践行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助力深化现代职教体系改革和济宁市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文化名城建设,依托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联合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院、济宁孔子文化旅游集团等牵头成立了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产教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支持区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促进文化领域创新创业,助力文化产业特色发展。联合体坚持“人才发端、技术策源、共融共长”建设理念,集聚政府部门22个、院校39所、科研机构19家、行业企业208家,聚合鲁南经济圈文化产业关键要素和职教优质资源,用好国有资产强化实力,撬动社会资本增强活力,激发参建主体持续动力,破解了校企合作不深不实、校热企冷的瓶颈,构建了“大融合”“大合作”“大发展”的产教融合格局,打造了“文化+数智+产业+职教”高质量发展生态场域,全面增强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需求的黏合度、紧密度。

聚焦多元联动 构建联合体实体化运行机制

联合体基于理事会组织形式和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有效平衡各相关主体利益的连接方式,实现了握指成拳、合力致远。组织召开理事会,出台联合体章程、制度、工作职责等18项。设秘书处、监事会、产教融合研究院、合作发展委员会、项目运行管理委员会。项目运行管理委员会下设5个事业部。构建了“理事会—委员会—事业部”三层组织架构、“规划决策—统筹协调—组织实施”三级管理运行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 绘制专业图谱共建共享资源

对接园区文化旅游、研学培训、文博文创、会展演艺、创意设计、文化康养等六大产业,精准匹配济宁孔子文化旅游集团、山东儒源文化集团、尼山圣境、孔府印阁等雁阵集群企业,联合绘制文化产业类50个专业的职业教育专业图谱,共建智慧文旅产业学院、数字媒体学院等产业学院44个;优化和完善联合体职业学校专业布局和结构,构建数字文创、智慧文旅、医养健康、文化教育等专业群,满足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高技能人才需求;对接国家专业标准、职业标准,聚焦文化素养、数字化能力、实践能力、创意创新能力培养,开发岗位群能力图谱,创新“企业化环境—员工化管理—项目化教学”的中国特色学徒制、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持续“四新”引入,赋能“三教”改革,聚力“五金”打造,开展虚拟教研62场,举办名家讲座120场,协同开发《中国传统文化》等文化育人类教材45部,获批教育部“十四五”国规教材12部,《<论语>心读》等15门课程获批国家级、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建成《儒家文化与鲁班工匠精神传承与创新》国家教学资源库,“儒韵匠心 文化自信”创新工作室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教育系统劳模和优秀人才创新工作室。

夯实校企合作 培养产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对接主导产业、新兴业态人才需求,培养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高素质文旅、文创、古建、研学等高技能人才。与孔子文旅集团、豆神动漫等园区企业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开展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3+2”对口贯通培养专业11个。依托尼山圣境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开展名导名师进学院、企业开放日调研活动6次,组织8批学生赴尼山开展研修研学、教学实践。持续规范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运行模式,建设孔子射艺基地、中华传统文化国际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开展研修研学活动103场,助力曲阜三孔旅游服务公司等15家企业入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面向联合体员工开展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各项社会培训近万人次。以“实践基地+节会活动”为载体,畅通学生能力提升和职业成长路径,培育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等荣誉称号的先进典型。

强化协同创新 打造服务发展的技术策源地

对接联合体企业需求,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共享平台,完成“两报告”“两清单”,持续提升专业群服务文化产业集群贡献度。锚定文化园区发展所需,协同打造集实践教学、企业生产、技术服务和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创新+推广应用”文创生态链。共建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协同开发三维景区虚拟系统融合应用和“一码游济宁”平台,实现了线上景区+线下游览的智慧体验新模式。聚焦文创行业企业关键技术与数字化转型需求,携手儒兴文创、孔府印阁等头部企业,成立济宁市文创产业联盟,为“三孔”“两孟”等景区设计了300余种数字文创产品,推进数字文创品牌与IP打造,开发了“虚拟游孔庙”“数字微山伏羲庙”等数字化资源,助力“百家景区焕新”行动计划落地。推广等闲谷艺术小镇“文化+艺术+创意”开发经验,助力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品牌,精准支撑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构建“政行企校研”协同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机制,共建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承担国家重大文化攻坚项目,着力破解文化产业数字技术“卡脖子”难题。获批省“互联网+教育”应用研究基地、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

深耕人文沃土 扎实推进文化“两创”落地实践

依托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举办《儒学·儒商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高端研讨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主题研修班。牵头成立现代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共同体人文科技素养发展联盟,举办全国高职院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融汇发展”研讨会。有组织开展“立地式”科研,获批教育部社科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题,入选省委宣传部山东文化“两创”实践案例,《教师博物馆在文化传承和师德教育中的创新实践》《济宁汉画文化“两创”实践》获第六届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举办全国职教文化“两创”成果展,高标准创编《儒风雅韵 华夏正音》等文化精品节目,精心打造“山东手造·济宁好礼”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首届精品展,开辟了文化“两创”实践新路径。

坚持教随产出 辐射“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文明互鉴“硬方案”。依托联合体研究机构,深度参与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活动20余场,高质量建设“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基地,高起点打造“千年鲁源、万世昌平”文化地标,助力打造国际儒学研究创新中心、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联合教育部语合中心,承办“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中期培训交流会,聚力打造数字化双语课程50门,助力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标准、装备“走出去”。牵头成立中国(山东)—老挝职业教育共同体,承办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交流会,开拓“职教出海”赋能国际产能合作新局面。推进“中文+职业技能”,开发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共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和旅游研修基地,承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项目、中国侨联“寻根之旅”夏令营项目共4期,完成“中外青年文化交流营”马耳他共和国访问项目、塞舌尔教师来华能力提升项目。教随产出,协同建立塞舌尔、坦桑尼亚等海外分院、班·墨学院、六艺大成工坊8个,持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朋友圈”,构建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新模式。

2024-09-12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1508.html 1 产教融合推进文化“两创” 数智赋能助力双向奔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