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粲
本报通讯员 陶秋蕊
在兖州区新驿镇西东村,有个远近闻名的种瓜高手叫王兆福。他种瓜卖瓜,被乡亲们笑称为“老王卖瓜”。
王兆福走南闯北,直至而立之年才在天津落了脚,担任天津市金属材料陈塘庄储运公司装卸大队大队长,连续三年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成为新驿镇在外优秀人才代表。
事业越大,思乡之情愈浓。2013年,王兆福决定回乡创业种瓜。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尝试,王兆福种出的瓜,不仅品质好、产量高,还有供应周期长、可反季节上市等优点,没几年便打出了名号。
王兆福并不满足于“卖瓜”的成功,他决定二次创业。
这次,王兆福将创业重点放在了种植绿色、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上。他成立了兆福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建大棚、种果蔬,学习种植新技术、新模式,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路。
“过去种瓜,靠的是经验,不仅产量低,质量也难以保证,瓜的口感不稳定。现在老百姓对食品安全和自身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升瓜果的品质,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多年的种瓜经历让王兆福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种瓜经”,他坦言,想种出品质好的瓜,首先是要选好瓜果品种,其次是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
王兆福介绍,甜瓜选育羊角脆、绿宝石、脆宝,西瓜选育甜王,这些品种果型较大且饱满,糖度适宜、风味浓郁,是市场上的抢手货。种植过程中,兆福果蔬种植基地建设了两座100立方米的沼气池,收集处理周边养殖场粪便、果蔬基地秸秆杂草和残菜残果,产生的沼气用于冬季大棚增温。严格把控土壤湿润度,在果实膨大期适量增加浇水频率,并根据环境温度湿度,按时定植和整枝,适度控制生长速度。在物理防治病虫害的同时,采用昆虫授粉和人工授粉的措施,有效提高了坐果率。不仅如此,合作社还配备了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对每个批次瓜果蔬菜严格进行自检,合格产品上张贴质量追溯二维码后才能进入市场。
绿色生产让兆福果蔬种植基地的大棚环境更优越、作物生长更好、病虫害更少,果蔬品质不断提升。“兆福”牌脆宝甜瓜、羊角脆甜瓜、绿宝石甜瓜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兆福”牌甜瓜被纳入山东省农产品知名品牌目录,“兆福”牌果蔬产品质量更是得到了专业机构认可,成为开拓市场、赢得消费者信任的金字招牌。2023年,合作社生产绿色果蔬2350吨,营业收入达到1180万元,利润350.8万元,社员盈余分配211.1万元,户均盈余分配2.03万元。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王兆福又开始琢磨怎么才能给村民带来更多实惠。他扩大果蔬种植规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发展果蔬基地3个、果蔬种植专业村6个。他通过“师傅带徒”项目传授种植专业知识,培养了一批有想法、有干劲、懂技术的现代化专业农民。他还以土地入股的方式鼓励村内困难户加入合作社,并为其提供工作岗位,在他这儿工作的村民,每年能增收2万元左右。
如今,王兆福依然在卖瓜,可一切都在悄然之中发生着变化。“今年,我计划引入智能农机处理常见农活,在智能农机终端实时监测瓜果生长的相关数据,同时与智慧物流平台合作,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兆福’牌果蔬产品销路更广,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谈起今后的发展,王兆福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