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传伏
通讯员 张美荣 钟燕 摄影报道
“今年的丹参长势特别好,肯定是个丰收年,能给俺村村民带来一份不菲的收入,分红绝对会很高!”日前,在兖州区小孟镇梁家村600亩丹参地里,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海龙高兴地告诉记者。梁家村人通过土地确权、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让村级集体经济逐步成长起来。600多亩丹参能带来了近300万的集体收入,钱袋子鼓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村民脸上也笑意盈盈。
而梁家村只是兖州区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按照“规划先行、示范带动、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和“一年集中突破打基础、两年扩片成带抓提升、三年全面铺开成样板”工作目标,以示范项目创建为突破口,以重点镇、特色镇、示范村为基础,着力探索以工业化为支撑、以城乡一体化为牵动,具有兖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必须要以产业振兴为基础。“十一”期间,前往兖州区牛楼花海彩田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们陶醉在花海彩田以及品类繁多的游乐设施里流连忘返。牛楼社区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以股份合作为切入点,以产业共融为依托,以村民共治为保障,以发展共享为目标,打造农民创业平台,分享产业链条利润,实现集体与农户利益均衡,创造农村和谐氛围,实现村民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公司化运作”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以花海彩田为代表,兖州区紧紧结合农村实际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产业振兴发展走上快速道。
另外,兖州区人才振兴有序推进。该区开展“创业培训进镇街、进社区”活动,目前开展了4期免费新型农民工创业培训,惠及符合条件参训人员867人,对符合条件的213名农村转移劳动者完成了专项技能培训,培训期满参加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考核合格者已安排单位就地就业;兖州区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该区始终将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前三季度,完成21.6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按照时间节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对镇村环境进行大清理、大完善、大提升。兖州区持续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和科技素养。广泛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梦·新时代·祖国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百姓宣讲。开展“社科普及周”基层延伸行动,命名公布1个区级示范镇(街道)、3个区级示范村(社区)。高标准打造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及10个镇街分中心,整合志愿服务资源,组建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和16个中队、10个支队、437个小队,组织开展契合百姓需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