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鱼台讯(通讯员 张志华 韩宗帅)从2019年建成济宁市地方煤矿首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到如今智能监控系统、智能掘进系统、智能运输系统等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的成功应用,山东鲁泰控股集团鹿洼煤矿一步一个脚印,从深化政策引领、强化装备支撑、优化技术赋能等多方面同步发力,全面推进矿井智能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深化政策引领,乘势而为。该矿以建设全国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为目标,以全力打造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少人的智能化矿井为行动指南,成立以矿长为组长,以各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智能化矿山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智能化建设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统筹安排各项智能化建设项目,确保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同时建立健全智能化建设的保障机制,明确资金投入、政策支持、考核激励等各项举措,切实为智能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装备支撑,助产兴安。该矿积极与华为、蓝光、郑煤机等优秀企业对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新思路新装备真正落到实处。以华为大数据系统为基础建立智能综合管控平台,数字化的全矿“一张图”,如同“中枢神经”,集成融合了人、机、物、产、供、运等信息,建设整个矿区数字孪生平台,3D漫游展示煤矿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实现了数据融合共享、智能协同管控、灾害风险实时预警与防控、优化分析决策和统一调度指挥,形成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化综合管理体系。安装使用郑煤机ZE0704型电液控综采系统,将支架电液控制、采煤机、输送机通讯控制、泵站控制系统及供电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工作面设备整体实现自动控制为主、人工干预控制为辅的自动化生产模式,改变了“人海战术”的传统方式,大幅度提升采煤作业的安全系数。在井下中央变电所、泵房投入使用轮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实时采集现场图像、声音、红外热像及温度数据、烟雾、多种气体浓度等数据,实时上传综合管控平台,将生产数据与数字模型有机结合形成孪生数据,开启“无人巡查+远程监控”的智能巡查新模式。
优化技术赋能,提质增效。该矿构建了“11165”智能化建设模式梳理平台架构,基于一张图(智能管控平台综合一张图)、依托一片云(私有云平台)、融合一张网(井下万兆环网)构建6大应用子中心大预警模块。建设鹿洼煤矿私有云,建立数据融合平台,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数据治理、数据入仓、数据融合集成,形成数据资产,数据中心资源池利用率可达到60%至80%,节省30%多人力资源。该矿开发建设高阶云服务,累计接入30个子系统和1000余套设备,每天汇聚1000万条数据,消除数据孤岛。建设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系统数据分析、挖掘、检索、统计报表、分析预测与可视化呈现。
不止于思,不懈于钻,不怠于等,不惑于行。如今在鹿洼煤矿,井下采掘、通风、机电运输等各系统运行情况跃然眼前,一目了然;在地面集控室,轻启按键,采煤工作面乌金滚滚,倾泻而下;在井下中央变电所和中央泵房内,智能巡检机器人像忠诚的“哨兵”,日夜坚守,护航安全。矿井连续多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先后荣获“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达标煤矿”“全国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示范矿井”“全国煤炭工业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