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5日
第08版:

爱在左,情在右

——我与“好哭女童”乐乐的教育故事

■济宁市实验幼儿园 许维玲

春长夏短,秋去冬来,四季更迭往复。在这荏苒的岁月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逐渐从初出茅庐的不知所措成长到现在教学工作的得心应手。而其中的滋味,令人百感交集。蓦然回首,在我教学生涯中,所教的每个孩子都如星星般照耀在我的教学天空里。在我的教育记忆中,有那么一个孩子让我明白了教育要慢慢来,静待花开。

爱哭的“小精灵”

故事始于2021年的夏末,那时从教5年的我第一次担任小班班主任,我接触到了一群爱哭的“小精灵”。我经常用妈妈般的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用爱守护他们的成长。一段时间后大部分幼儿的分离焦虑都已消散,从容地适应幼儿园生活,然而有一个叫彤彤的小女孩,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因为她,我时常听到其他同事说:

“你们班有个小女孩在园门口撒泼打滚不进来,班主任老师抓紧时间去看看。”

“这都快一个学期了,这个小朋友怎么还哭呀。”

对于新任班主任的我来说,这些话语让我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对自己能否胜任班主任工作产生了怀疑。

那段时间,焦虑就像绵绵的阴雨,让我的心头蒙上一层灰暗的阴影,我试图从书籍中找寻答案,同时请教有经验的教师,然而我的尝试对于这种棘手情况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入园伊始,彤彤在每天上学的时候都是低声哭泣的状态,我每次从孩子父母手中抱过来,通过给她讲故事,玩游戏来安抚情绪,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变得越来越依恋老师,需要班级老师单独照顾,慢慢地我尝试着让孩子融入班集体中,可是只要离开老师的怀抱,她就会嚎啕大哭,我不断尝试各种方法进行安抚,然而收效甚微。

这种现象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直到那一天,我看到作家张文亮的散文《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里的一段话:上帝给了我一个任务,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我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是啊,面对彤彤,只有包容悦纳,才能让改变真正发生。于是,我与孩子的父母做了一次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到孩子是一个性格内向、敏感的小朋友,找到了问题所在,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内在的成长速度。而老师作为他们的领路人,唯有陪伴他们,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将长长的路一起慢慢地走,才能让灵魂跟上步伐,让教书育人成为缓慢的修行。

接纳与倾听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看着一哭就是一天的彤彤,我开始接纳孩子的哭泣,通过各种办法尝试更好的了解彤彤,解开孩子的心结,时刻让她处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我让彤彤从家里带玩具和小朋友分享;每天带着她和小朋友一起游戏;鼓励她去交朋友,渐渐地,彤彤变开朗了,在校园能和小朋友愉快玩耍。但是每天入园时仍会哭泣,尤其是爸爸妈妈送她入园时,哭闹现象更严重,针对这个现象我和家长继续交流,了解到彤彤妈妈因为工作原因每天回家都很晚,到家时孩子就已经睡了,仅有早晨上班之前的一点时间母女俩才能见面,因此入园前的焦虑可想而知。

经过家长的配合,不断延长陪伴孩子时间,孩子入园时哭闹的现象逐渐减少了,但是哭泣仍在继续,其中又夹杂了彤彤哭泣时的话语声,那段时间常听到她一边哭一边说:“我不想穿园服”“我的头绳不好看”“我有点头疼,想吐。”……

当时耐心倾听并处理孩子的各种问题,成了我的新工作。然而每处理完一个问题,彤彤会说出另一个理由,就这样,教师的耐心和孩子层出不穷的理由开始了赛跑。

爱出者爱返

正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通过长时间对彤彤的关注,使得我对孩子春风化雨般的爱,变成了家长对我的信任。当和家长敞开心扉交流时,教育的路上一路生花。

经过不断的了解和沟通,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彤彤的焦虑原来来自家长,孩子入园哭泣时寻找的各种理由也与家长密切相关。我开始以专业的角度用心与妈妈交流,话题过半,彤彤妈妈突然抱着我哭了起来,她流着眼泪说:“许老师,真的很感谢你,感谢你一年以来的不离不弃,耐心帮助,其实孩子这样真的是我的原因,同为老师我很矛盾,想着得让孩子坚持入园,但是又做不到完全放手,是你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感觉很惭愧,我需要做出改变了。”慢慢的,孩子在家园携手下,长达一年多的“哭泣”现象消失了。记得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彤彤在舞台上笑靥如花,翩翩起舞。台下的我知道,这一年多的养分输送,彤彤这朵花蕊正悄然绽放。

2024-09-05 ——我与“好哭女童”乐乐的教育故事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0457.html 1 爱在左,情在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