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3日
第03版:

开学第一课 逐梦向未来

济宁市实验小学“萌新”报到

济宁市实验中学高一新生精神饱满迎接新学期

■本报记者 梁琨 鲍童

本报通讯员 田媛 王斐 摄影报道

开学啦!9月2日,我市中小学生及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天。

一大早,可爱的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济宁市实验幼儿园。刚进校门,一面大鼓便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拿起鼓槌敲击,阵阵鼓声回荡在校园里,以期击鼓明志开启新学期。与此同时,各学校的中小学生们也踏着朝阳步入校园,升国旗、唱国歌,在庄重的开学典礼后开始崭新的学习生活。

据介绍,今年是小学入学的次高峰,任城区小学一年级入学新生1.8万人,较五年级毕业1.3万人增加学位5000余个。为确保全区学生平稳入学,各校通过新建、资源统筹、校内挖潜等多种方式有效扩增教室资源,配齐配全师资力量,积极营造温馨向上的开学氛围。

每一个新的起点都承载着无限的期待与憧憬,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开头,各学校都铆足了劲,精心筹备“开学第一课”,以丰富的课堂内容、多彩的课堂形式,让孩子们在新的起点拥有好的开端。

“9月2日起,孩子们正式上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开学第一课’不仅能帮助学生适应校园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等,也能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意义价值重大。”任城区教育和体育局教育科科长王景然介绍,区教体局指导各校立足学生实际,选取适宜角度,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组织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们逐渐回归学习状态。

“奥运赛场上,中国健儿们勇创佳绩,赢得了金牌也赢得了世人的掌声。然而,荣誉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付出。就像我们的高中生活,知识量大、学习难度高、学习时间长,但只要我们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去拼搏,终会夺取属于自己的那一块金牌……”在济宁市实验中学“开学第一课”上,心理教师廉东星的一番讲话,触动着学生们的心弦,也提振着大家的精气神。

据该校德育处主任李宁介绍,开学前,高一新生进行了集中军训,经过一周的磨炼,精神面貌有较大的改变,帮助高一新生迅速适应高中生活。开学后,各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实际,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与学业繁重的高中生不同,对于“开学第一课”,济宁市实验初中的学生们有更多自己的理解。“初中生的年龄集中在13岁到1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敏感,而且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我们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孩子们参与‘开学第一课’的组织策划。一些孩子自创快板、相声等节目,录制成视频,为同学们讲解校园安全知识。”济宁市实验初中后勤主任张海宽介绍,新学期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开学安排。针对初一新生,在上好“开学第一课”的同时,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不授课的“开学第一周”,在微德育环节学习校训、了解礼仪、认识学校、感知初中生活。对初二、初三、初四的学生,各班先于开学时间报到。有些班级会提前组织学生参与到班级布置中,听听他们的想法,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布置教室。

求学路上,家长的高质量陪伴也尤为重要。为此,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济州校区还特地为家长准备了“开学第一课”。据了解,济州校区是今年新建校区,共招收4个教学班、190名新生。早于全市开学日,9月1日,该校区的学生们就迎来了开学典礼,在老师带领下,认识新校园,感受新环境,开启新生活。

“8月31日,我们为全体新生家长上了‘开学第一课’。 一年级新生年龄小,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学习生活习惯有较大改变,家长的照护也需要慢慢调整。我们把家长朋友们聚在一起,就新生入学如何更好更快适应新生活、融入新集体,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家长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讲解,帮助学生和家长尽快进入新阶段,共同守护孩子们的成长之路。”该校副校长李翠侠说。

2024-09-0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9938.html 1 开学第一课 逐梦向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