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高洋 高远远
今年以来,邹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工作队凝心聚力,务实进取,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彰显了新时代人大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扛牢责任,选优配强工作队
邹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坚持把驻村帮扶作为联系基层、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发挥自身优势,选优配强管好选派干部,关心支持保障驻村工作。先后选派3批干部驻村帮扶,每年制定帮扶计划,每季度听取驻村帮扶工作汇报,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法治宣传教育、爱心助学等活动,始终当好驻村工作队的坚强后盾,全力服务、支持、保障驻村工作。本着有序衔接、精准选派、务求实效的原则,经过层层筛选和综合考量,选派政治好、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到北宿镇东故下村、大束镇龙山前村开展帮扶工作,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展现人大责任担当。
走访调研,理清思路帮民富
“东故下村临城靠矿,但村集体收入很有限,每年还要投入不少资金治理人居环境,制约了村庄发展。”在邹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会议上,驻东故村第一书记张开兴汇报说。
驻村后,张开兴经过1个多月的集中走访座谈,基本摸清了东故下村的村情底数、生产生活、组织建设等情况,建立了村情民意台账,会同机关党委、村“两委”研究会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定了村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要点,谋划启动增收致富项目。
“东故下村的发展,关键还是要理清思路,多管齐下。”张开兴说。张开兴组织村“两委”成员到周边镇街参观学习,积极协调资金、项目,结合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将土地整合发包,盘活老村址、塌陷大棚,作为场地、鱼塘对外出租,通过北宿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煤矸石管理权公开发包拍卖。一系列举措立竿见影。
回应关切,千方百计解民忧
“张书记,咱们社区门口的路下完雪没法走了……”
春节将近,一个雪后的下午,有居民向邹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驻龙山前村第一书记张绪海反映。龙山前村广场路面年久失修,每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张绪海通过联系企业帮扶,采用石硝对场地进行临时优化,保障了春节期间居民出行安全。事后,张绪海向机关党委积极反映,协调自然资源局、交运局、大束镇,完善了用地审批手续,将路面硬化纳入镇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投资10万元硬化路面1200余平方米,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获得一致好评。
在邹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支持下,张绪海聚焦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多方对接争取,对龙山前村绿化带进行改造提升,对地下排水管道井盖进行了修缮更换,硬化路面320平方米,增加停车位40个,更换电子水表160块,新打80米深水井1眼,并对地下灌溉老旧管网进行改造,进一步夯实了龙山前村乡村全面振兴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