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奥尔森的散文集《低呤的荒野》,感慨颇深。“奎蒂科—苏必利尔”荒原的古朴、宁静与祥和之美,更深深地打动着我,总在浮躁之时,一次次走向室外,去寻觅梦中的荒野。
当然,每天穿梭于城市丛林中,面前除了耸立的高楼,除了车水马龙外,不可能出现书中所描绘的风景。可现实中,每一次漫步小区附近的公园,那处处的青山绿水,总会客串起我心中的荒野,总会让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一次次“兴尽晚回舟”,只为缓解生活的压力,更让心灵重获平衡与安宁。
回望曾经的岁月里,似乎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地工作:在单位,在家里……像这种日复一日的忙碌,近似透支式的工作状态,又怎不让身心疲惫?太多的时候,为此内心浮躁,甚至无法再融入新一天的工作,这一度让自己痛苦。为了缓解现实的压力,我一次次藏身于公园深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静静地坐在亭子内,聆听鸣虫的歌唱。蟋蟀家族们,依然低调,“嘟嘟嘟”的歌唱,清脆、悦耳,犹如天籁之音,它们不习惯灯红酒绿的闹市。淡泊宁静之心,总让它们的生活充满幸福阳光,即使荒野中的一枚草根,也可成为它们欢歌一秋的舞台。还有那些迟到的蝉儿,虽然错过了夏的火热,可在秋日里,仍不时“歌声振林樾”,只为生命里不白活一回。
起身,漫步栈道。草儿们随风而舞,没有挺拔的身形,没有娇艳的花朵,唯有一杆长缨在手。在这样一个收获的季节里,成熟让它们少了一丝往日的轻狂,一个个低着头,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为明年的新生,为盛夏的葱茏,它们只有默默地向诠释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真谛。它们看似弱小,骨子里暗藏的生生不息的力量,又怎不令人为之动容呢?
每一次漫步那片草地,不觉之间,浮躁的心渐渐平静。回望当年的奥尔森,有过生活的窘迫,有过抉择的痛苦,有过挫折的失落……却在荒野中寻到宁静之美,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甘于平淡,经过二十多年的辛苦笔耕,在他57岁时,终于完成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低呤的荒野》。
如今,生活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自我成长中,更应该走进自然,感受身边的青山绿水,让心灵得到慰藉,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