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孙立达)近日,我市召开“树品牌 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4场),介绍济宁市“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品牌打造工作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坚持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加强整体设计,深化模式创新,实施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近期,市政府正式印发《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品牌打造实施方案》(下文简称《实施方案》),做出一系列安排部署。
记者了解到,《实施方案》围绕群众、企业、政府3个主体,明确18类集群场景,推出46项年度重点改革举措,围绕个人生命全周期,围绕企业经营全链条,围绕机关运转全流程进行高效推进。在品牌体系构建方面,提出健全6项重点推进机制、优化4个主要支撑平台,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更大突破,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最大限度便民利企增效。
在涉企诉求方面,我市着力整合12345热线、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政企沟通交流等诉求反映渠道资源,设立了10个企业诉求“接诉即办”专席,专门负责受理企业诉求,可为企业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在今年上半年,市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退回承办单位重新办理1775件,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现场督办46次,跟踪督办企业诉求397件,联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重点督办42件。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市连续6年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整体水平居全省第一方阵,在全国率先建成“电子营业执照+移动入网”城市。持续深化“证照分离”,依法压减审批环节50%、申报材料70%、审批时限70%。值得关注的是,我市创新推出的个人充电桩报装“一件事”、公租房管理服务全链条网上办等改革举措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新华网等中央主流媒体报道,“推行‘民事无忧’模式”有关做法获评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暨优化营商环境最佳案例,营商环境便利度、经营主体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此外,在公共充电桩建设方面,市能源局会同济宁城投创新打造公共充电服务“一张网”,推进全市充电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及跨平台多渠道支付结算,实现全市156个乡镇、街道充电站全覆盖,加快形成“10分钟”充电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