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1日
第03版:

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

■李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列为“七个聚焦”中的第二个,专门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部署”,强调要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桥街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考察时首次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要论断。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在立法领域的实践平台,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职能定位不够精准,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本文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视角对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设提出优化建议:

“全链条”明确职能定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规定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职能不仅包括对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见征集,还包括跟踪了解法律实施情况、开展法制宣传、法律修改完善建议收集、将联系点工作与本地社会治理工作相结合等。立法是一项包括立法前、立法中、立法后的全过程实践,同时也是一个尊重民意、汇集民智、解决民忧的过程。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发挥好立法这个核心功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本地社会治理这种延伸功能。比如任城区阜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探索开展点站+民生热线模式、仙营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民意花园”信息采集点及“代表摊位”等形式,收集民意、化解矛盾,实现了立法前问需于“点”,立法中问计于“点”,立法后问效于“点”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方位”健全工作机制。价值取向决定着基层立法联系点运行制度的设计及发展方向。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初衷就是缓和基于我国人大代表产生机制缺陷同民意代表之间冲突的问题,在立法中充分体现基层百姓的民意,那么兼顾民意的“真”和立法的“专”就是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的关键。一要细化联系点适用情况。需满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者法案内容存在重大争议等情形。二要选择重点条款进行意见征询。明确争议点,防止“大水漫灌”。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通过引导进行流程把控,提高工作质效。三要整体流程留痕透明,保留原稿。同时注重增加规范性,提供立法参考范例,提高群众意见被采纳率,对少数差异化、离散化的诉求进行精准识别、理性分析、精确回应。

“全覆盖”完善保障机制。在征求意见中采取何种方式可以建立群众持续实质性参与机制,从而有效保障民主产物的质量?源头上,参与主体要够广泛、达到全覆盖。根据议题的不同选择不同年龄、职业、性别比例的对象样本,分别采取不同的意见征求形式以达到高质量的反馈。同时注重对弱势群体的意见采集。结果上,及时反馈+公开奖励。拟定意见采纳标准,及时将意见的采纳进展和整改情况告知群众。通过颁发荣誉证书、寄送感谢信等公开透明的方式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立法,提高公众参与立法的体验感,将意见采纳情况纳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考核,量化细化基层立法联系点征集意见书、完全采纳数、部分采纳数及意见转化为基层治理具体成效的情况,让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真正的民意“联心桥”、立法“直通车”。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任城区委党校 本文系2023年度济宁市党校系统科研项目结项成果)

2024-08-2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9098.html 1 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