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琨
年过半百的李瑞德,是梁山县黑虎庙镇西小吴村的村医。13年前,李瑞德的哥哥患病离世,留下20余万元外债。历经11年的努力,重信守诺的他省吃俭用,拄着双拐、拖着残疾的身体,含辛茹苦养育哥哥的一双儿女,想方设法偿还哥哥留下的高额债务,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了一诺千金的深刻内涵。
李瑞德出生于普通农村家庭,幼年时因血管瘤破裂致使双腿残疾,只能依靠双拐行走。即便如此,他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在学校,李瑞德刻苦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济宁卫校,专攻医学。学成后,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医,用所学知识为乡亲们解除病痛,赢得村民的尊敬。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人开玩笑。2009年,李瑞德的哥哥不幸罹患重病,为了治疗,耗尽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下了20余万元的债务。但最终,哥哥还是不幸于2011年去世。随着哥哥去世,嫂子改嫁,撇下了7岁的侄女和6岁的侄子无人照顾。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李瑞德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承担起照顾侄子侄女和替哥哥还债的重担。“俺哥治病那几年,很多亲戚朋友都帮我们,这都是良心钱,一定得还给人家,咱不能赖账,要不对不起人家。”李瑞德说。诚信二字值千金,人活一世,名声比金钱重要,他不想哥哥去世了还留下骂名,自此开始了漫漫还债路。
为尽快还清所有债务,在做好村医工作之余,李瑞德拖着残疾的双腿,起早贪黑地在田间辛勤劳作,努力提高庄稼的产量以增加收入。他还自学科学种田的方法,在河沟旁、坝子头等荒地上种植经济作物,拿到集市上去卖,一点一滴地积攒着还债的资金。
哥哥借的钱都记到了一张纸上,这些年来,每还清一项,他就在后面打上勾。有的亲友看李瑞德一家日子过得拮据,表明不用还了,有的送了几次才收下,但他还是一分不少地还清了所有欠款。“只要有能力,我就一定把哥哥欠的钱都还上,不能让帮过咱的好心人寒了心。”李瑞德掷地有声地说。
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暗暗发誓要把孩子们培养成才。没钱上辅导班,李瑞德就积极与老师沟通,希望老师让孩子旁听;需要课外辅导书,他就想办法给孩子借到。后来,一些帮扶机构、爱心人士对李瑞德的两个孩子进行了对口帮扶,孩子也避免了辍学的风险。令人欣慰的是,侄女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但多年来,忙于还债、照顾家庭的李瑞德无暇顾及自己,至今未娶。“能把母亲照顾好,两个孩子成家立业,我就知足了。”李瑞德说。
李瑞德的事迹很快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诚信、坚韧和爱心感染了无数人。2022年,他被评为“山东好人”;2023年,他获得“第九届济宁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品德的认可,更是对他所传递的社会正能量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