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国庆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并广泛传播这一悠久而璀璨的文化遗产,由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与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寻访大运河”主题摄影创作深度工作坊,于8月9日至11日在“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济宁拉开了序幕。本次活动由济宁市文联、济宁市摄影家协会承办,来自全省各地的15名青年摄影精英齐聚一堂,共赴这场文化探索之旅。
济宁地处运河南北转运要地,历史上称济宁“南控江淮,北接京畿”,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大运河不仅滋养了济宁的土地,也催生了丰富的运河文化。活动期间,学员们深入济宁,用镜头捕捉运河两岸的独特风情、展现深厚文化底蕴。在微山县独山岛,学员们深入渔家,体验淳朴的渔民生活;南阳古镇这座镶嵌在运河之畔的“明珠”,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浓厚的历史气息,吸引学员们纷纷按下快门,记录下运河的柔美与古镇的韵味。
夜幕降临,学员们移步至任城区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夜游古运河活动。在灯影交错中,古运河的韵味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学员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光影效果,展现了运河夜色下的另一番风情。此外,学员们还探访了北方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内河港口——龙拱港。在这里,他们见证了现代科技与传统运河文化的完美融合,感受到了“智慧”与“绿色”的和谐共生,用镜头记录下了新时代运河的蓬勃发展。
行程的最后一站,学员们来到了有着“北方都江堰”美誉的汶上县南旺枢纽遗址考古公园。这座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也见证了运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学员们纷纷表示,站在这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份流淌了千年的智慧与荣耀。
此次“寻访大运河”主题摄影创作深度工作坊不仅为学员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更为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摄影这一艺术形式,学员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光影语言,探索并展示了运河文化的时代意义,让这一历史文化宝藏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