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列为“七个聚焦”之一并作出战略部署,引发我市党员干部群众热议。
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全会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决定》提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既是发展所需,更是民心所向。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集成改革、持续深化创业“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职业技能培训“点菜式”改革,为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决定》提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刻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要牢牢把握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深入推进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精准施策、综合施策,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充分激发创业潜能、提升创业质量,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积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就业服务的可及化、均等化、专业化水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东利说。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制度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障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将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等纳入保障范围;不断优化“济惠保”赔付方案,及时将临床特效高值药品纳入赔付范围;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心服务效能;及时落地集采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累计达到737种和30类,深入开展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深化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健全完善基层医保服务体系,提升异地就医报销便捷性,直接结算率稳定在90%以上……一系列医保改革措施助力老百姓“医”路畅通。市医疗保障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规范高效、集成便捷为目标,持续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增强医保供给能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医保力量。
民生领域改革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变,既要把握眼前的百姓需求,也要看到百姓需求的发展趋势。全会对“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作出重要部署,正是着眼于我国人口结构变动这一长周期、慢变量因素,加强前瞻性研究,建立长效机制,推进改革创新。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汶上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燕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树立新坐标、创造新契机。作为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者,我们将勇担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使命,牢记‘国之大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化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全力破解制约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难题,聚力提升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控能力,奋力谱写健康汶上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