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1日
第02版:

半导体时代的“弄潮儿”

——记山东晶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凡伟

图为孔凡伟在工作中。

■本报通讯员 吴祎曈

孔凡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山东晶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致力于半导体功率器件的测试、研发、加工制造、市场推广等工作,主持完成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等10余项,先后获得专利150余件,荣获中国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坚持自主创新

引领企业发展方向

1986年,孔凡伟从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济南市半导体元件试验所工作,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担任数家微电子企业的“掌舵人”,并在深圳、天津等地投资创办半导体公司,带领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3年7月,孔凡伟在曲阜市成立了山东晶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将主要精力用在山东公司,我将开办两年的天津公司彻底搬迁过来,回乡创办企业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孔凡伟高兴地说。

作为致力于半导体这一前瞻领域30多年的科技工作者,“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理念在孔凡伟心中根深蒂固,也是他从事科学研究和引领企业发展的根本信条。“2022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芯片企业出现了衰退和转型局势,面临产业‘内忧外患’的寒冬,我们迅速制定战略计划,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成立专题项目攻关小组,联合国内电源电路控制知名企业,重点攻克小信号元器件关键技术瓶颈,设计出集成IC芯片、MOS芯片于一体的小信号元器件,使产品参数的稳定控制、均匀性更高。”孔凡伟表示,该项目已实现规模化自动化生产,广泛用于开发各类系统级封装元器件的开发,降低了封装成本,有效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公司先后获得专利150余件,主导产品整流、稳压、开关二极管,照明驱动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国内同行业排名第一,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

依托人才创新

集聚各方优势资源

在深圳打拼多年的孔凡伟,深刻意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始终把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企业人才引育计划,围绕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等队伍建设,有计划、大投入地招揽人才团队,既保证了研发团队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高精尖人才,又能有一支潜力巨大的后备力量。经过十余年源源不断的“智力加持”,目前公司拥有全职高端管理、尖端技术研发人才23人,核心骨干人才466人,还组建了半导体功率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科技研发平台。

基于各类人才的强大助力,公司开创性地研发出系统级封装产品系列,取得了行业内最先进的GPP芯片技术和SMD封装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成功落地年产能300万片的国内首条6英寸GPP芯片项目,建设成全国一流的半导体6英寸硅基芯片智能制造基地,全面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该项革命性技术的突破,可强势用于各类高端功率半导体器件6英寸硅基芯片的开发,独树一帜、国际领衔,能够替代高端进口器件,构建形成集成电路封装和功率器件制造“两翼齐飞”的产业增长新格局。

秉承管理创新

释放企业发展潜能

从科研院所到一线城市,再到返乡创业,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始终是孔凡伟带领企业搏击市场洪流的不竭动力。他坚持以管理体制创新为抓手,自主开发了客户管理、科研服务、人才培训、创新激励“四大”服务平台,稳定保持、持续拓展优质客户资源,充分放权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强化教育培训系统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加大荣誉奖励力度调动职工积极性,借力各方优势资源,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创新力,释放企业发展潜能。

随着企业越做越大,孔凡伟开始放眼于带动区域整体产业链的发展,研发创新实施了IDM生产模式,把配套的载带供应商引到了企业所在同一园区,是目前行业内唯一在同一园区内可以实现芯片、框架和封装垂直一体化生产的企业。“这种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在随时应对客户需求变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各个制造模块之间的沟通成本和物流包装成本。”孔凡伟自豪地说。在大部分同行业企业还在依据自己的销售团队开拓市场的时候,晶导微电子已经实现了渠道商、代理商、同行(代工)、终端客户等各个市场渠道同时发力,最快地掌握了国内外优质的客户资源,与韩国、日本等多国客商达成合作协议。

孔凡伟表示,公司始终坚持“守正、出新、赋能、负熵、共赢”的价值观,致力愿景、奋勇争先,他相信在强有力的政策环境支持下,他和团队一定会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好,在中国半导体走向世界的征程中成就未来。

2024-08-11 ——记山东晶导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凡伟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8375.html 1 半导体时代的“弄潮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