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李海龙)近年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上级要求,紧密结合业务实际,实行“一把手”挂帅,多部门联动,建立法制、车管、纪检、交管4条专项整治工作线,分门别类制定方案,加强条块监督指导,精准开展查纠整改,确保了集中整治工作落地落细,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紧盯执法环节,提高办案质量。由法制部门牵头,开展解决执法办案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围绕交警在侦在办案件以及群众复议、诉讼和信访案件,梳理排查问题,切实加强整改,扎实开展法治公安交警建设,整体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显著提升。加强法制教育系统培训,组织开展13项专业练兵活动,全面提升规范执法能力;紧跟上级执勤执法记录仪考核要求,严格落实“日督促、周通报、月考核”,持续保持在全省考核并列第一的位次。
紧盯窗口单位,提升服务质效。由车管部门牵头,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紧盯车驾管理、违法处理、事故处理等为民服务窗口,全面排查整治办理交管业务中存在的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问题,进一步规范了交管业务办理,提升了公安交管部门服务管理水平。深入拓展车驾管“线下星期六”服务,完善业务功能、延伸服务触角,累计服务群众9.6万人次、企业1.2万家次;开展上门查验服务,为企业批量办理机动车注册查验业务500余笔;提升“绿色窗口”“潮汐窗口”等窗口的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实现全市事故视频快处快赔全覆盖,处理轻微事故1.1万起,大幅提升事故处理工作效能。
紧盯队伍风险,打造交警铁军。建立疑难行政复议案件会商制度、“2+4+N”群众诉求会商研判机制,从机制制度层面堵塞了管理服务漏洞;以党纪学习教育为抓手,常态化组织教育培训、庭审旁听、廉政教育等活动,切实增强了交警队伍纪法意识;强化队伍风险防控,严格落实“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和民辅警“八小时之外”管理制度,确保了交警队伍安全稳定。
紧盯路面管理,保障路畅民安。推行“1+4+N”集中办公模式,14个县市区交安办全部实现高标准集中办公;规范货车通行码审批服务,优化济宁城区限行管控区域和禁行路段,审批货车通行申请13.68万起,同比提升188.37%,审批大件运输省内业务321件,跨省业务2973件,进一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物流畅通;成功举办2024全国交通安全大篷车“美丽乡村行”巡回宣传活动,打造济宁儒家交通安全文化特色品牌,受到公安部、省公安厅高度评价和表扬。在6月份全省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综合考核中,济宁位居全省第一。